雖說語言只是用作交流溝通的工具,通過語言只要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就算成功了。然而,要把一門語言學習、應用得自如、地道,真不是一件容易簡單的事。而作為口頭交流、溝通,語言的表達,無論是詞語還是句子,都較為鬆散,而且面對面地交流,還可以借助身體的態勢語言、表情、語調等因素作為輔助;若是作為書面的表達,選詞用字便嚴謹得多了,最起碼的要求是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
因此,就粵方言和普通話即現代漢語的構詞來說,雖然具有「本是同根生」的密切關係,然而在習慣上,選擇詞根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在現代漢語的某些合成詞中,粵方言習慣上選取其中一字,而普通話習慣上則選擇另一個字。
例如合成詞「計算」,粵方言說「『計』埋你啦」,普通話則應說成「『算』你一個」;又如「霸佔」這個合成詞,粵方言說「我去『霸』個位先」,普通話則會說「我先去『佔』個位子」。可見,粵方言選擇了合成詞中前面的甲字,普通話則選擇了後面的乙字。
從「冰」「雪」看地理環境影響
再舉一些例子,粵方言選擇乙字,而普通話卻選擇甲字的,如合成詞「冰雪」,粵方言說「雪櫃、雪條」;普通話則是「冰箱、冰棍兒」。這可能與地域環境有關,粵語區地處南方,對於雪沒有什麼認識,卻較熟悉冰,相反北方人對雪卻一點兒也不陌生。由於這樣的緣故,選詞習慣會有所不同。
以下僅舉數例:
粵方言習慣用甲字(前),普通話習慣用乙字(後)的
合成詞 光亮 肥胖 細小 出發 喉管 夜晚 行走
粵慣用 光猛 肥仔 細路仔 出糧 水喉 夜了 行路
普慣用 亮堂 胖子 小孩兒 發薪 水管 晚了 走路
粵方言習慣用乙字(後),普通話習慣用甲字(前)的
合成詞 停泊 兇惡 說話 瘋癲 絲線 穿着 理睬 碰撞
粵慣用 泊車 好惡 佢話 癲佬 鐵線 着衫 唔睬你 撞板
普慣用 停車 很兇 他說 瘋子 鐵絲 穿衣 不理你 碰壁
要完全掌握這類詞,只能靠學習者,見一個,記一個,自覺地日積月累,這樣才能把一門語言學好,學精。
■胡笛
簡介: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網站:www.mandarin.edu.hk
電郵:pth@mandarin.edu.hk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