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梁振英上任後已提出要設立創新科技局,奈何社會內部爭拗不斷,部分議員「拉布」,令創科局遲遲未能成立。不少學界人士對此都心急如焚,陳繁昌亦表示,作為「科技大學」的校長,他亦要表態支持創科局盡快成立。他指出,研究資助局成立20多年,香港院校的研究水平已大大提升,令國際驚訝,證明了香港在科研方面的實力,希望社會各界珍惜現時香港的優勢,「世界是不會停頓的,但我覺得,我們有條件,不應該認命。」
人人搞科技 就是港沒有
說起創新科技局,向來說話精力充沛、滔滔不絕的陳繁昌就更見熱情,並由二三十年前的盼望說起,「學界二三十年前已經希望有科技局成立,你看『亞洲四小龍』,當中有香港、韓國、台灣、新加坡,人人都搞科技,就是我們沒有!」
陳繁昌表示,搞創科局,發展科技產業,這不是開支,而是投資。是否能做出成績?陳繁昌坦言不知道,但「唔做一定會衰」,他以研資局的成立作為一個「先導例子」,「我覺得當年成立研資局的人很有智慧,你看才短短20多年,香港院校的研究就已經做得那麼好。你把時間倒流到當時,誰也沒想過香港能有這樣的成績。如果你當時說香港要做到國際領先,別人甚至會以為你發瘋。」
盼各界認清現狀勿認命
雖然與期望相去了二三十年,陳繁昌認為,香港今天依然有着「無敵優勢」,「香港是國際城市,稅率低、法律制度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充足,這都是發展創新科技的優秀條件。華為、聯想、TCL(電子、電器製造企業)、PGi(提供通信技術的虛擬協作和會議解決方案的跨國公司)都來了香港發展,我覺得好像外面的人比香港人更珍惜香港的條件。」
對於立法會內部爭拗不斷,議員「拉布」幾乎「拉」走創科局,陳繁昌說着說着,也由惋惜變成焦急,擔心香港抓不住機會,將來投資再多也沒有用,正如即使現在再做相同的投資,也未必能創造出相同的「科大」。他希望社會各界可認清現狀,掌握自己將來的命運,「世界是不會停頓的,但我覺得,我們有條件,不應該認命。現在有沒有人反對創科局呢?有的話就拿出來討論;但現在似乎不見有人這樣說,如果沒有,人人都同意,那就『做啦』!時間一直在過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