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反對派及其喉舌近日大肆炒作所謂特首干預港大副校長的遴選工作,指特首梁振英及多名主要官員游說港大校委會成員不要支持陳文敏出任副校長。雖然特首辦已經發聲明澄清,多名校委會成員也明確否認特首有干預,但反對派仍然樂此不疲炒作事件,有人更提出要在立法會引用特權法調查事件云云。很明顯,反對派正在利用遴選工作製造新一場政治風波,一方面借此打擊特首及特區政府,重施當年製造鍾庭耀「民調風波」的故技;另一方面把水攪混,將遴選工作高度政治化,就是為了讓學術水平、人格操守、管理水準都有虧的陳文敏,以政治牌作為其「金鐘罩」,誰不准許陳文敏上位,誰就是干預大學自主,損害言論自由,為他保駕護航。這正是不斷放料之人的真正目的。
港大副校長的遴選工作屬於大學內政,有一套嚴謹程序,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保密。但陳文敏獲遴選委員會提名作副校長的消息又是誰最早爆出來的?並非文匯報,而是反對派的喉舌及友好報章!但對於這種「爆料」行為,反對派卻不以為忤,陳文敏也照單全收,沒有一句半句的批評,為甚麼?原因是這個爆料消息是有意為之,就是為了製造陳文敏坐上港大副校長寶座的既定事實。所以,反對派對於有關爆料與文匯報的獨家報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取態,原因正在於此。
故意爆料製造上位既定事實
陳文敏及反對派機關算盡,部署周詳,目的就是要取得港大副校長這個關鍵職位,掌握港大的人事和資源大權,這是一個戰略制高點,可以讓反對派更好地控制港大,讓更多戴耀廷之流的教職員坐上高位,令港大成為反對派一個戰略堡壘。然而,他們估不到的是,教資會的報告卻揭發港大法律學院在陳文敏領導之下,學術評分急跌,甚至被資歷、資源都遠遜港大的中大法律學院超過。文匯報獲得有關消息率先報道,這是傳媒的應有之義,並沒有可質疑之理。反而《蘋果日報》就經常引用所謂消息人士的消息,之後就頭版頭條的胡亂對人攻擊抹黑,事後被揭發查無實證,《蘋果》一句道歉都沒有。比較而言,文匯報的報道有實據,試問何來質疑之理?至於報道早揭發遲揭發,終須要公之於眾,難道沒有文匯報的報道,港大法律學院的成績就不一樣?當中的重點是報告內容,而不是甚麼「爆料」問題,反對派及陳文敏之流不過是在轉移視線。
反對派為甚麼要轉移視線?因為教資會報告的內容對陳文敏極為不利。港大選拔副校長時提出了五個條件,包括:卓越的學術成就和領導才能、誠實正直、全球性視野、管理能力、有效的人際關係和溝通技巧。但教資會的報告已說明陳文敏並不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學術成就。縱容戴耀廷搞「佔中」,違規收取「佔中」匿名捐款,對於外界的質疑文過飾非,上綱上線,更說明他與誠實正直、有效的人際關係和溝通技巧等標準相距甚遠。可以說,教資會的報告以及陳文敏在「佔中」的表現,充分反映他並沒有資格出任港大副校長,就算得到某些校委會成員的力撐,但卻沒有百分百把握。於是他們就想出了製造一場遴選風波,將遴選大肆政治化,把水攪混,以掩飾陳文敏在學術、管理、人格上的不利。
陳文敏為上位機關算盡
具體辦法就是捏造所謂特首干預,通過一班反對派友好出來製造各種捕風捉影的傳聞,說甚麼高官向校委會成員施壓,要阻止陳文敏上位云云。反對派政客也群起而出一唱一和。但這些言論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只有內容沒有人物,提不出哪位官員向哪位校委會成員施壓,所有傳聞都是無頭公案,任由有關人士編造。這種伎倆在《蘋果日報》早已屢見不鮮,但近日竟然出現在一些自稱具公信力的報章及其前高層身上,實在令人搖頭嘆息。
反對派製造所謂「特首干預」的風波,目的很簡單,就是將遴選工作政治化,將矛頭指向特首,接着由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上提出引用特權法,將事件不斷鬧大,這樣遴選副校長的焦點,就會由應徵人是否德才兼備,變成所謂「特首干預」的問題。反對派就是要製造一種氛圍,即陳文敏就是代表港大的院校自主,代表學術自由,校委會如果不讓陳文敏擔當副校長,就是屈服於政府的施壓,就是放棄了院校自主,而特區政府自然就成為了反對派群起而攻之的目標。屆時,就算校委會指出陳文敏確實不是理想人選,但反對派依然會咬着不放,挑動新一輪的政治風波。因此,有報章分析指這次遴選風波變相為陳文敏提供了「金鐘罩」,並非沒有道理。這也是反對派的真正圖謀。
陳文敏近日經常裝出一副無辜的模樣,但其實政界人士都知道,陳本人就是一個「政治動物」,善於操弄政治,所以才會成為公民黨和陳方安生的幕後軍師。現在他要取得副校長一職,先是出現爆料事件造成既定事實,繼而又煽動「特首干預」風波以掩飾自身的不足,整個部署滴水不漏,遠勝不少政黨團體。這樣一個陳文敏不熱衷搞政治,會有人相信嗎?而一個熱衷搞政治的人出任港大副校長,對港大是好事嗎?值得社會各界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