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內地經濟增長(GDP)目標定為7%,為11年來最低點。 資料圖片
總理報告藏寶圖 十年建成小康社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內地經濟增長(GDP)目標定為7%,為11年來最低點,引起全球關注,不單A股與港股皆疲弱,連世界銀行也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將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市場人士認為,內地的GDP雖然略為下調,但長遠是為了產業轉型,由勞動力密集的行業,轉型知識及服務型經濟,以求在10年內完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故城鎮化概念的相關股份未來將可繼續看高一線。
李克強在「兩會」上,宣讀任內第二份經濟報告,他表示今年中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超過上年,將GDP增長目標定於7%左右,是考慮了需要和可能,相信以這種速度能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同時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內地若要在2025年,令全國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國民人均每年要有8,000美元以上的收入,故肯定要削減勞力密集的產業,轉型為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或服務型產業,這肯定會令內地的GDP保持着偏低水平一段時間。
高毛利率產業將抬頭
但長遠而言,中國成為小康社會後,居民的購買力、消費力等都會顯著提升,高毛利率的產業將會抬頭。日前李克強便表示,加強推動發展內地科技產業,便是其中一例。
葉尚志認為,中國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陸續培育經濟的新增長點,若投資者能夠預先掌握,那投資便自然有很大機會獲利。他特別看好新能源汽車、移動互聯網及集成電路等。此外,透過改善民生及社會福利,如健全的醫療衛生制度,亦有助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內部需求。故此,保險股、內需股、醫藥保健股,以及城鎮化概念股,未來都有理想的發展空間。
料內地年內再減息兩次
群益證券(香港)研究部董事曾永堅亦表示,中國將增長目標訂於7%偏低水平,主因是要處理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疲軟等結構性問題。對於內地對通脹的預期高達3%,較市場預期的為高,故估計內地會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人行在年內仍將減息兩次,有利息口敏感股及高負債股的表現。
他說,中國進行深化改革,目的是釋放市場活力,為經濟注入新動力,增強抵禦經濟下行壓力的能力,例如透過財稅體制改革以及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等領域價格改革,從中釋出改革紅利,推動經濟增長。
他又認同,中國經濟潛力不容忽視,通過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及農業現代化發展策略,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勢態,全年高於7%的經濟增幅是有可能。
對於今年中央財政赤字率預期為2.3%,較去年1.8%為高,意味政府開支將適度增加,當中鐵路新投資與興建水利工程上,都有大額的支出,對經濟有相當拉動作用,也有助鐵路及水利股的往後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