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藝天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遊蹤:路過川沙城


放大圖片

■川沙老城 。網上圖片

文:龔敏迪

上海迪士尼樂園已經初具輪廓,從那裡往東六公里,就到了川沙老城。老城的城牆上,有兩樣東西比較特別,一是鐵炮邊百年樹齡的絲綿樹,這種樹我平時一直沒有注意過。另一樣就是岳飛詩碑,上面刻着岳飛應商丘狂學士李夢龍之邀,書於大梁舞劍閣的七言絕句:「學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頹倒甕頭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碑的來歷,《川沙縣誌》記載說是明朝嘉靖年間,醫士王潭在建家廟種德寺,請天台山了心和尚做主持。了心和尚是李夢龍再傳弟子,他帶來了李夢龍傳下來的岳飛墨跡。清道光十二年,川沙同知將其刻於石,原件則於1953年交南京博物館保存。《上海檔案信息》稱宋史專家程應鏐考證:李夢龍1214年考中進士,與岳飛的時代不相合,然後說:「是否此人,無考。」岳飛被害於1142年,而且1127年大梁就失陷了,他自然不可能與七十多年後考中進士的人相遇,岳飛認識的李夢龍由學士而高僧,顯然不是日後考中進士的那個李夢龍。讀着這首詩令人聯想,岳飛在靖康之變前曾從軍抗遼,應該是那時與李夢龍相遇的,此時他對於「功名」的追求,想必與以後的「三十功名塵與土」不同吧。

城牆磚大小不一,那是因為抵禦倭寇而建城時,川沙百姓都拿出了自家的磚頭。建議築城並組織工程者為太學生喬鏜,此人慷慨有謀略。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入犯,朝廷的軍隊卻遇戰必敗。喬鏜建議浚護塘外壕,並募練鄉勇,以「所親為伍,所習為技」,斬殺倭寇無數。1557年又在他的建議和督造下建成了川沙城。當倭寇來犯時,又與其子喬木登城發炮,大敗倭寇。然而,築城時,喬鏜因為不能容忍地方權勢者妄想逃避負擔,他堅持秉公辦事,卻由此謗議日起,而且「見巡行御史或應對失恭謹,諸將思中之,御史怒,杖之庭下」,喬鏜因此忿恨而死。其子喬木為此發憤讀書,於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及第後,先後任安吉知州,後補井徑兵備,遷福建參議,所至都以清白循良著稱。喬木三個兒子也均有政聲,三子喬拱璧也考中了進士,川沙城內專門為之立有一座「父子進士坊」,上書「文武為憲」四個大字。至今,走在古色古香的南市街、中市街,仍然可以感受到川沙人對於喬家的尊崇。

川沙原為濱海鹽村,到清末宣統三年才改為縣治。因此,當地有民諺說:「先有胡萬和,後有川沙縣」。胡適先祖於清乾隆年間就在中市街開設「胡萬和茶莊」,胡適的父親台東知州胡鐵花曾將胡適母子接來川沙,租住於清金石學家沈樹鏞的「內史第」。成年後,胡適曾兩度回來探訪過南市街口的這個第二故鄉。「內史第」也是宋慶齡的出生地和教育家黃炎培的故居,而它的對面,緊挨着那段城牆的就是道光十四年,廳同知何士祁為了「五步之內,必生芝草。不敢謂海濱一隅文教可緩」,而捐出廉俸一千両銀子建成的觀瀾書院舊址。現在「內史第」經過多次折騰,終於經過三年復建,終於在2013年開放為不可多得的紀念館。

偶然經過川沙城就令我流連忘返,於是我想等迪士尼樂園建成了,路過這裡的遊人肯定不會少吧。

相關新聞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八) (2015-03-11) (圖)
詩意偶拾:最溫柔的祈禱 (2015-03-11)
遊蹤:路過川沙城 (2015-03-11) (圖)
浮城誌:運動 (2015-03-11)
來鴻:葉上詩書 (2015-03-11) (圖)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七) (2015-02-25) (圖)
詩意偶拾:終止 (2015-02-25) (圖)
亦有可聞:用心學做文化人 (2015-02-25)
豆棚閒話:年節裡吹糖人 (2015-02-25) (圖)
試筆:暴風雨後 (2015-02-25)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六) (2015-02-11) (圖)
詩意偶拾:百花齊放滿園春 (2015-02-11)
詩意偶拾:詠 梅 (2015-02-11)
心靈驛站:心上弦 (2015-02-11)
來鴻:燃燒的紅玫瑰 (2015-02-11) (圖)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五) (2015-01-28) (圖)
浮城誌:逞 強 (2015-01-28)
詩意偶拾:生如綠色曼陀羅 (2015-01-28)
生活點滴:落 葉 (2015-01-28) (圖)
詩意偶拾:聲 音 (2015-01-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藝天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