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個人遊多高消費旅客。
萬三人列監察名單 僅佔內地客不足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旅遊業一直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個人遊更是沙士後香港經濟走出低谷的「強心針」,但近日部分暴力滋事者將個人遊與水貨客劃上等號,必欲禁之才罷休。翻查對比旅發局、入境處等提供的數字可以發現,去年內地訪港旅客有約4,720萬人次,當中逾3,133萬人次為個人遊,與入境旅遊相關總消費達3,582億元;相比之下,每日持「一簽多行」來港2次以上者不足3%,少於3,900人次,入境處監察名單內,只得13, 500名懷疑從事水貨活動者,去年拒絕懷疑從事水貨活動訪客入境人次亦不足29,000次。有相關研究專家估算,來港從事水貨活動的內地人,佔訪港內地客的總數遠遠少於1%,購物消費總額相距更大,兩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因為有水貨客而要趕絕個人遊,真不知道是什麼邏輯?」
本港2003年經歷沙士襲港一「疫」,經濟民生社會重創,零售飲食市場蕭條更導致失業率見歷史新高。港府當年得中央政府開放個人遊相助,成功令零售業重新起飛,開啟新一輪繁榮。隨着內地個人遊城市愈開愈多,個人遊客越來越多,水貨客問題有增加的趨勢,給商業區尤其是臨近邊境的一些新市鎮帶來一些滋擾。但近期一些暴力滋事團體頻頻以反水貨客為名,將內地個人遊旅客與水貨客劃等號,全面攻擊個人遊政策和內地遊客。
日均兩次來港者 不足3%
事實究竟如何?據香港旅發局數字顯示,去年訪港旅客逾6,080萬人次,按年上升12%,當中內地旅客有約4,720萬人次,佔近78%之餘亦按年上升16%,而過夜旅客有1,908萬人次,按年增長11.6%,個人遊則錄得逾3,133萬人次。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指出,水貨客特質在於當日來回內地與香港多次掃貨。按照這個特點,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數據顯示,同期每日平均「一簽多行」來港兩次以上人士,僅佔整體內地客的不足3%。
如果以去年全年約4,720萬人次內地旅客計算,每日平均有12.9萬人次來港,當中來港兩次以上人士,不足3%,即少於3,900人次,當中尚包括其他有必要往返兩地的職業人士,包括職業司機、運輸工人、保姆等。故水貨客實際人次必遠少於此數。
高消費內地客經濟支柱
再看入境處數據,在入境處監察名單內,只得13,500名懷疑從事水貨活動人士,去年拒絕懷疑從事水貨活動訪客入境人次亦不足29,000次,顯示在以數百萬人數和數千萬人次計算的芸芸內地旅客中,水貨客所佔比例極少。事實上,當局非常重視依法打擊從事水貨活動而違反逗留條件的內地人,當中「風沙行動」自2012年9月進行至去年底,拘捕了1,735名內地人,佔整體內地旅客出入境人次不足0.04%。
另外,旅發局數字指,過夜旅客平均留港時間及人均消費方面,去年平均留港時間為3.3晚,雖然較前年3.4晚少,另人均消費為7,975元,亦較前年8,123元下跌1.8%,但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包括購物、餐飲等,則升8.7%至3,582億元。專家指出,由於水貨客購買的以日用消費品為主,他們在港消費與高消費旅客相比,更有天壤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