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反水貨」行動可能波及無辜的內地個人遊旅客,個人遊旅客減少則直接影響本港的就業。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本港1月份零售業銷貨額按年下跌14.6%,自沙士以來表現最差。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認為,銷售顯著跌幅與「反水貨」行動損害本港商譽有關,警告現時已有部分商戶結業,如果弱勢持續,不排除會觸發倒閉潮。
個人遊旅客來港消費對撐起本地零售市場功不可沒,但據統計處公布1月份零售業銷貨額數字顯示,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466億元,按年下跌14.6%,是自2003年4月沙士以來最差的表現;總銷貨數量則較去年同期下跌13.9%。
若按零售商類別細分,雜項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跌幅最大,按年跌44.1%;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其次,與燃料同樣均跌21.4%,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幅,較去年12月的16.3%更有所擴大。另外,跌幅較大的,亦包括鞋類及其他衣物配件(19.0%)、超級市場貨品(13.1%)、服裝(12.8%)及百貨公司貨品(11.3%)。
政府發言人表示,1月零售業銷售錄得顯著按年跌幅,部分是由於農曆新年在今年與去年不同月份出現所影響,故取得1月及2月零售業銷售數字後,將兩者合併分析會更清楚反映有關數字的基本走勢。
沙士後最差 「反水客」反出禍
不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則認為,零售業銷售顯著跌幅,明顯與所謂「反水貨」行動損害本港商譽有關。該會相信,即使2月數據不會再下跌,但若要與去年1月、2月合併後打平,2月份銷值需大升19.7%,明顯很難達到。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表示,1月情況自沙士以來表現最差,跌幅強勁主要來自數個原因,包括今年農曆新年於2月中,其次是內地旅客增長放緩。
麥瑞琼又說,今年1月訪港旅客約為560萬人次,按年升2.8%,當中內地旅客升3.3%,個人遊跌2.4%,但與去年1月內地旅客升23.3%及個人遊升24.4%相比,明顯放緩。她認為,近日「反水客」示威影響香港的商譽,不少旅客轉到其他國家及地區旅遊,加上部分國家匯率如日圓、泰銖及歐元偏低,均令旅客流走,明顯蠶食來港旅客分布。她警告,現時已有部分商戶結業,如果業界的弱勢持續,不排除會觸發倒閉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