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客問題日趨嚴重,為香港社會及民生帶來一些影響,是不爭的事實。但影響究竟有多大,不能只看一些現象就下定論,更不能將根本不同性質的正常旅遊消費活動,與走水貨混為一談。本報搜集對比的一系列數據,和專家、業界人士的分析,已經清楚證明,以「反水貨」為由反對整個個人遊政策的人,根本是無限誇大水貨活動的影響,然後以此作為自己製造政治化、激進化暴力事端的借口。
勿孩子洗澡水一起倒掉
但香港多數市民是清醒的、聰明的。大家都記得16世紀德國哲人的名言:「別把孩子與洗澡水一起倒掉了」,應用於今日香港,大家都明白,個人遊政策不僅在「沙士」一疫後重振本港經濟,如今仍在本港零售、旅遊、飲食及酒店等行業發揮着舉足輕重作用。水貨客問題當然必須靠兩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合力想方設法解決,但因此而遷怒於內地客,絕對不公;將內地客趕跑,更屬反智。
細讀數據,認清事實,冷靜思考,港人自能明辨箇中道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