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來自山區的楊丹憑努力考入上海名校復旦大學。圖為她當年大學畢業照。 受訪者供圖
於四川山區長大的楊丹,自小喜愛科學,雖然實驗設施不先進,但無阻她對知識的追求,做基層工作的父母也從不為她設限,反而全力支持及鼓勵她追求夢想,終憑着努力考入名校復旦大學。隨後楊丹又遇上不同啟蒙老師的指導和肯定,包括促成她赴美國研究院深造,及引領她將化學結合生物研究的路向,讓她有機會在科研路上大展拳腳。
誤入復旦化學系 獲海外進修良機
楊丹憶述,自己高中時最心儀的其實是計算機和生物學,但卻誤打誤撞走入復旦化學系,笑言當時其實不太高興,「讀化學?不太願意,但是後來我發現,這個安排很奇妙。」
人生其實「很化學」,事件組合中細微的不同,往往可引起奇妙變化。「不太願意」讀化學的楊丹坦言,曾認定自己沒有機會到海外一流的大學繼續研究院學業,但卻因為當年哈佛大學教授William Von Eggers Doering提出針對化學教育的中美學術交流計劃,獲國家教育部批准,促成約250名中國大學生分批到美國名校進修,長遠回饋中國的化學教育發展,楊丹因而成為其中一個受惠者。
睹教授妻家庭事業兼顧鼓舞大
楊丹遂先後於哥倫比亞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化學碩士及博士,分別跟隨教授Breslow Group及Daniel Kahne學習。她指自己除在學科得益外,也因兩位教授的太太分別是醫學和化學專家,故非常了解女性做科研過程的難處,特別鼓勵女生,他們兩家人亦證明家庭和事業可同時兼顧,對自己鼓舞非常大。
轉攻生物學艱苦 啟蒙中草藥開發路
楊丹其後在哈佛大學教授Stuart Schreiber指導下任博士後,Schreiber認為她在化學已有足夠訓練,提出嘗試開拓生物領域。對生物可謂一竅不通的楊丹決定接受挑戰,但過程非常辛苦,她說:「我只有中學水平的生物,要重頭開始學。從每一個實驗開始,然後讀好多文獻。」有關經歷令楊丹眼界大開,也啟蒙她思考化學中的「生物應用」-藥物開發,及從生物(中)草藥中提取化學分子的靈感。■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