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憑出色的研究成果,楊丹(前左二)於2011年成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首位香港得主。 港大圖片
楊丹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主修化學,博士後則專攻生物,是化學生物領域的專家。她的研究兩門學科兼備,包括探討雷公藤活性分子的作用機制以研發抗炎藥物、利用熒光探針檢測細胞中活性氧與活性氮,以及人造離子通道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等,都屬她擅長的研究範圍。
創意性設計分子 供治療新思路
化學生物學是研究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基礎,是非常前沿的學科。「我們憑甚麼能量活着?飲食怎影響身體的構造?如何治療或者致病,這些都跟化學的過程有關。」
楊丹說,化學生物學以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過程,她的研究着重用小分子或人工設計合成的分子來調控或改變整個生物體制功能。透過創意性設計分子,了解在某一個特定的生物體用的分子在生物體產生的作用,為生物醫學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楊丹舉例指,在生活中有很多氧化的過程,期間產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和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對人體發育、免疫和代謝有重要作用,與疾病也關係密切。她進一步說明,每一種活性氧和活性氮就像一個大家庭,「有不同的小孩,每個小孩都有各自的特性,那麼你怎樣去區分某一個小孩,是誰幹了好事,誰幹了壞事,我們需要區分。」
篩選抗氧化中藥防治中風
楊丹利用熒光分子進行檢測,即透過讓細胞發光確認產生活性氧與活性氮的位置,嘗試給不同的刺激劑,如生長激素和抗癌分子等,研究箇中變化。楊丹現正與其他人合作研究中風以後的藥物治療。
她指,神經細胞產生太多活性氧會讓細胞老化甚至死亡,有機會致中風,通過熒光分子能夠辨認中藥成分與哪些活性氧和活性氮的產生作用,並從中篩選具有抗氧化功能中藥成分,對防治中風或有啟發。
雷公藤去毒性贏「女科學家獎」
而俗稱「斷腸草」的中藥雷公藤更是楊丹藉以成名、因而奪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研究課題。她指,雷公藤具極強的生物活性,有抗腫瘤、抗白血病、抗炎及免疫抑制等功效,但同時具有毒性,這使以雷公藤抗癌的研究一直停滯不前。楊丹從小分子入手,研究活性分子的作用機制,以化學合成的手段將其毒性和具抗癌效力的活性分開,用以開發分子結構簡單、低毒高效的藥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晉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