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冠華指,港大化學系致力推動原創性的研究。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八大院校整體有12%研究於RAE 2014達到最高級4星的「世界領先」水平,其中以香港大學化學系成績最矚目,其獲4星比率高達43%,遠遠拋離一些「名氣」十足、備受公開試狀元尖子青睞的「神科」,成為各大學科研的Best of the best!港大化學系系主任陳冠華表示,過去20多年來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香港科研之路殊不容易,但學系內以至全港各校的化學學者都致力開展原創研究,對能獲得這番成就感到自豪。不過,他也對前景抱有憂患意識,強調鄰近地區近年非常積極推動科研,「如果香港再不抓緊機會,可能五六年後便會被超越了。」
香港化學領域研究成績非凡,6所設有化學系的大學全部表現出眾,而以最高級的四星比率計,港大化學更是冠絕所有大學不同科系。系主任陳冠華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RAE給予該系的評語中,還提及該系的中等水平研究,已能媲美美國最頂尖100所大學化學系的前沿研究,成績斐然。
研究獲美同行追隨 社會應用價值大
市民大眾往往覺得化學屬於較基礎的科學,但陳冠華指,系裡多名出色學者致力推動的原創研究,都與社會應用息息相關。他舉例說,支志明教授研究的電子自旋三重態(triplet state)發光,能將內部量子效率提高至百分百,打破了傳統單重態效率僅25%的固有觀念,其後更吸引了不少美國教授追隨這個研究方向;有關成果亦引申出研究太陽能發電、有機發光材料等項目,對未來科技發展影響深遠。
陳冠華續指,另一教授楊丹研究利用雷公藤的分子進行化學合成,因雷公藤具有毒性,能夠殺死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對人體傷害大;如何通過化學合成,改造其分子,使之專攻癌細胞,是楊丹的研究重心,「如果做成了,未來的商業價值很大。」
被問及光輝背後所遇到的挑戰,陳冠華滿懷感觸地說:「蠻辛苦的。」已加入港大20多年的他指,香港科研一直面對資源和人手不足的情況,而身為系主任,也經常要向校方「求錢」爭取經費。為善用資源,港大化學系採用特別策略,「將內部經費留給新加入的教授,而較資深的,就要出外申請政府或者國家的研究經費。」面對激烈競爭,資深學者也要時刻着力提升研究質素。
陳冠華透露,是次RAE佳績也為他們帶來好消息,「早前校長(馬斐森)主動問我們需要什麼,怎樣可以做到世界一流」,相信學系未來可有更佳發展。
嘆「等人才走了,就不回頭了」
不過談到整體化學界以至香港宏觀科研發展,陳冠華卻不禁感到憂心,「再不加把勁就很困難了。」他解釋說,特區政府對科研投資不足、社會認為科研風險過大都會令發展步伐放慢,惟另一邊廂,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卻大力投入科研,「再過五六年,人才都走了......也不回頭了。」
創新風氣極盛的以色列近日備受相關業界關注,陳冠華亦指,其實當地的化學研究亦很出色,對化學相關的高新科技產業也有大力推動,並鼓勵年輕人加入,值得香港借鏡。就香港科研欠缺工業支援,陳冠華指那並非停滯不前的理由,「工業北移到了珠三角,但研究與市場營銷可以在這裡做,兩地合作很重要。」
他強調,雖然發展科研「是很risky(高風險)的,但真正做起來的實際貢獻卻超過想像。問題是社會有沒有這個目標和膽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