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 本報北京傳真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將於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鰲召開。論壇看點多多:習近平主席將發表主旨演講,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將出席,圍繞「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主題,由多國和地區官、商、產、學鉅子參與的分論壇多達77場。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指出,習近平主席2013年年會上提出要牢牢樹立亞洲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主張十分重要,新亞洲應成為世界上通過互利共贏合作,實現包容性發展、可持續繁榮的成功範例,應塑造一個高度繁榮、相互依存的新亞洲,使其在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扮演新的更重要角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題是 「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東道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各國領導人將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周文重介紹,本屆年會共圍繞主題設置了77場正式討論,分別從宏觀經濟、區域合作、產業轉型、技術創新、政治安全、社會民生等六大領域探討如何加強合作,在亞洲各國間樹立起「求同存異、休戚與共、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唯亞洲未有全域性合作組織
上世紀90年代初以前,亞洲所有經濟體,不論大小,都以美國作為自己最大的雙邊貿易夥伴,但是現在,隨着亞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亞洲區域內貿易額,已經遠遠超過亞洲同北美以及亞洲同歐洲貿易的總和。越來越多的亞洲經濟體相互成為最主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周文重認為,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展及其所帶來的共同利益,成為亞洲新未來的基石。
這位博鰲亞洲論壇的掌門人指出,亞洲的共同命運,就在於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大洲,只能通過互利共贏的合作,實現共同的繁榮與安全。他說,無論各國之間存在怎樣的差異和矛盾,亞洲的繁榮與安全是不可分割的,亞洲的未來與各國的命運,是不可分割的;亞洲只有一個亞洲各國人民共同擁有的未來。
事實上,二戰結束以來,所有大洲都在地區合作的大框架下,先後建立起全洲性的地區合作組織,唯獨在亞洲這個最具合作活力和合作潛力的地區,迄今沒能建立起全洲性的地區合作組織。但周文重認為,這並不意味着,亞洲地區的合作潛力就比其他大洲差。恰恰相反,豐富的多樣性多元性,提供了更加多元多樣的合作機遇。
清潔能源應成亞洲經合重點
那麼,未來亞洲經濟發展要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周文重認為,亞洲作為世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區,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方面,面臨着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區都尖銳的挑戰。未來要實現亞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地區各經濟體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深化合作:
第一,具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亞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地區,必須在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進行從科技研發到推廣應用的全方位合作;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應該成為亞洲地區經濟合作的重點;
第二,環境污染是不受國界限制的,因此亞洲各經濟體政府在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方面,應該進行充分而深入的政策協調與措施協調,為此,有必要通過各種交流合作平台,包括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平台,探討和建立多形式、多層次環保政策協調與合作機制;
第三,把亞洲地區的互聯互通建設同可持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使互聯互通更有效地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更有效地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更有效地實現本地區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事業的協調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