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周文重曾為鄧小平擔任翻譯。 資料圖片
每年春季,周文重都會準時得像候鳥一樣,頻繁往返於春寒料峭的首都北京和陽光明媚的海南博鰲,籌備一場亞洲的盛會。外界也許並不清楚,這位頭髮花白仍然精力充沛的長者,曾為多位領導擔任翻譯,「一國兩制」就是由他首譯;他曾見證了中國駐美大使館的誕生,並前後5度常駐美國。在迄今為止近45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從初出茅廬的「一介書生」,成長為一位縱橫捭闔、獨當一面的資深外交家。
1970年,25歲的周文重風華正茂,作為北京經貿學院的高材生分配到外交部。3年後,他被選派到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巴斯大學、倫敦經濟學院深造。之後,他進入外交部翻譯室,多次在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的出訪和接見活動上擔任翻譯,並有幸成為第一個翻譯「一國兩制」的人。
鄧小平講話口語化 翻譯較難
「小平同志講話非常口語化,很簡潔,但意思深刻,給他做翻譯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在翻譯之前,他會告訴我們他會重點講什麼、什麼問題、重點詞,這就給了我們提前準備的時間。」
「我記得有一次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代表團來訪,團長是曾當過前總統卡特特別助理的布熱津斯基。當時小平同志第一次用了『一國兩制』的說法,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解決香港、台灣問題用『一國兩制』的辦法,這是一個創舉。」
1978年,周文重第一次常駐華盛頓,並在中美建交談判中任翻譯。在美期間,他見證了中美關係的轉折,親身經歷了1979年3月1日中國駐美聯絡處升格為大使館的換牌儀式,看到了五星紅旗首次在中國駐美大使館上緩緩升起。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的10多年裡,周文重又兩度赴美先後出任了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駐洛杉磯總領事和駐美大使館公使。此後,他又先後出任中國駐澳大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等職。2005年3月,花甲之年的周文重成為了中國第8任駐美大使。五年後,他又卸下大使重任,出任博鰲論壇掌門人。
從外交部一位翻譯室科員,到中國駐美大使,再到今日的論壇秘書長,中國外交這根最敏感的神經,磨練着周文重的耐心、謹慎與「走鋼絲」的技巧。對於這位資深的外交官,外界經常是豎起大拇指,讚揚他思維敏捷,工作嚴謹細緻,有很強的開拓創新意識,既敢於「碰硬」,也有「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