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著名多棲藝術家鄧凝姿。
香港目前有很多以藝術為名在社區舉辦的活動,有些屬於教育範疇,部分以服務為目的,其中有個別活動融入了政治元素,亦有改造社區為終極目標的,看似生機勃勃,而香港著名多棲藝術家鄧凝姿卻反問:「仔細反思,這些活動有多少是社區自發的呢?」上世紀90年代曾投身社區藝術工作,為社區更新努力的鄧凝姿,現已跳出框框,她稱自己現階段的繪畫為有社區元素的作品,畫面中既有我們每天匆匆走過的街道,也有街道上的可愛行人,鄧凝姿用畫筆記錄香港的點滴、香港的變化,甚至是一些社會問題。
鄧凝姿認為社區藝術的精神在於追求平等的關係,她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由上至下的啟動關係。「我不喜歡作為藝術家進入社區,來改變居民生活。我自己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街頭阿伯『能量』可能比我大很多。我不應該以為自己多讀些書,或是個文化人,就比他高尚、聰明,有資格去教他。我不喜歡拯救,我的角色最多只是去引導。所以現在我反而會參加一些社區裡小型的,不是我自己大量投入的活動。」
別太嚴肅 開心就好
去年底,鄧凝姿和大量灣仔居民一起在「Living it up in Wan Chai!」自助繪畫活動(Art Jamming)中享受色彩,為十八米長繪有銅鑼灣至灣仔沿途風景的白色畫布填色,抒發對灣仔區的感情及回憶。鄧凝姿也承認該活動確實在創造性方面對參與者要求不高,但她表示:「這是個很基本的藝術活動,可以隨意使用繽紛色彩是非常快樂的,能夠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回憶。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社區藝術都很有創意,就算市民將它當成遊戲,根本沒有傳遞什麼意念,但他們願意和家人、朋友、街坊一起主動來玩,在上色的過程中聊聊天也是好的。」
「何必要求臨時興起的人思考那麼多,令人開心也算是藝術的一種功能。藝術圈太小,『接地氣』的社區渠道會提高居民的參與積極性,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現象。」在鄧凝姿心目中,用自由的平台去表達比規範人們應該怎麼去做藝術更重要。據鄧凝姿觀察,香港民間和她一樣愛藝術,堅持藝術創作的人多如繁星,即便缺少資助,他們也絕不會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