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甲骨文和稻作文化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稻作文化凝結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國農業文明的見證。
廣西★花山岩畫
中國岩畫大約產生於距今3至4萬年前,許多岩畫記載着中國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位於廣西崇左市左江兩岸綿延秀麗山水間的花山岩畫是最典型的代表。
雲南★哈尼梯田
中國秦漢時期就有的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位於雲南省紅河南岸的哈尼梯田,被稱作是農耕文明奇觀,據史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江蘇、廣西★蠶桑文化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自西漢時期起,廣西合浦等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點。刺繡作品《絲綢之路示意圖》以蘇繡為載體,濃縮千年文明。
山東★《齊民要術》
北魏時期的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
福建★茶文化
4700年前神農氏為了尋找治病的草藥,通過品嚐數百種草本,發現了具有提神、醒腦、消化和解毒功效的茶葉。茶通過國際貿易,特別是「絲綢之路」流傳世界。
安徽★豆腐
相傳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發明,安徽八公山豆腐享有「甲天下」之美稱。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衍生出具有豐富內涵的豆腐文化。
北京★全聚德烤鴨
中華美食的典型代表,創始於1864年,備受各國元首、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內外遊客喜愛,被譽為「中華第一吃」。
湖南★袁隆平雜交水稻
農業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開闢了糧食大幅度增產的新途徑。目前,中國因種植雜交水稻每年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口。
上海★膳食營養平衡和農業物聯網
運用現代物聯網技術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實行智能化控制,體現中國人積極致力於健康膳食及營養平衡,展區設營養平衡互動體驗。
江蘇★城鎮化和美麗鄉村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問題以及糧食和食品安全,江蘇永聯村和椏溪國際慢城就是城鎮化和生態新農村的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