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春華要求粵爭當全球機器人製造重要基地
製造業一直是廣東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和產業優勢,在經濟新常態下,廣東打響製造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製造業整體發展水平,從製造業大省到製造業強省邁進。
目前,廣東省正式出台《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並於3月底召開了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動員大會,2015年至2017年間,擬計劃投入工業技術改造的投資高達9430億元,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動員大會上要求加快廣東省推進生產智能化、「機器換人」,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機器人製造的重要基地。■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俊峰 實習生 龍希 廣州報道
根據《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下稱《計劃》),以工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將成為廣東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要抓手之一。
扶持科研組建自主創新中心
《計劃》提出,未來3年廣東還將重點圍繞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培育創新型跨國企業、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等方面,完善工業創新體系,提升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
廣東省製造業強化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組建重點創新中心將在兩方面發力。一方面,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發揮創新骨幹作用,實施大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組建重點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根據要求,工業企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在2017年要達2800家,比2014年末增加750家左右,並湧現出一批創新能力、規模與品牌位居世界前列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另一方面,作為自主創新的生力軍,中小微企業的創新作用也不容忽視。《計劃》提出要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和孵化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其中包括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引導作用,支持種子期、初創期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同時,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實施科技創新後補助制度,引導中小微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購買技術服務以及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
《計劃》明確地把着力點放在了加快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提升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和粵東西北產業園區發展質量,培育工業轉型升級新增長極。廣東省將重點圍繞開展專項招商、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攻堅,力爭至2017年末,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3年累計實現投資4500億元。
三年推動兩千企業機器換人
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將作為廣東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計劃》明確,至2017年末,力爭全省3年累計引導2萬家、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3年累計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9430億元,拉動工業投資完成344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7.5%、16%左右。
據了解,廣東省將制定實施《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和機器人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加快突破以機器人為重點的智能製造核心關鍵技術,打造完整的機器人製造產業鏈,建成國內領先的機器人製造業基地,預計在未來三年裡將有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機器換人」。《計劃》指出,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形成4個產值規模超100億元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製造產業基地,機器人製造及相關智能裝備總產值從2014年的30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6%;3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製造業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
地市掃描:佛山 機器換人見成效 「工荒」得緩解
佛山是廣東製造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戰的主攻手之一。佛山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也在日前召開的佛山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聯合採訪活動中透露,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佛山市區兩級財政在未來三年將配套24億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全市計劃3年完成技改投資1300億元,年均增長25%。
佛山正通過推動智能製造實現促進製造業快速轉型升級,在全面增強製造企業的競爭力上產生了明顯的初步成效。佛山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實踐來看,佛山通過智能製造,機器換人對企業至少在三個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第一,產品質量更加可靠穩定。如廣東櫻奧廚具有限公司,以往採用手工方式生產時,產品一次合格率只有60%,採用工業機器人後,產品一次合格率達到90%。有效解決「用工荒」問題。第二,工業機器人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噴釉行業為例,只需要1個工人操控的工業機器人噴釉系統可以替代8個產業工人。第三,有效改善了產業工人的作業環境。以高明法恩潔具有限公司為例,陶瓷行業工作環境惡劣,是塵肺病高發的行業之一。該企業近年來陸續使用工業機器人,使員工的勞動強度大幅下降,工人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安全係數也不斷提高。
佛山市長魯毅表示,佛山將大力發展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圍繞工業機器人、3D打印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進行突破,爭取創辦中國佛山「互聯網+」博覽會,推動佛山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東莞 推「東莞製造2025」促工業轉型
在廣東,最早主動對接「中國製造2025」的城市是「製造名城」東莞,1月底,東莞市政府就以「一號文」的形式在全國率先出台實施「東莞製造2025」,全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東莞市長袁寶成透露,2014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銷比重首次超過外銷,實現從單純「外向依賴」轉為「內外並重」的新局面,並從2011年起每年安排20億元、連續5年共100億元扶持科技創新。
與以往東莞製造不同,「東莞製造2025」強調智能化製造、個性化定制和差異化競爭,一個重要的創新性舉措是加速開啟「機器換人」時代。去年下半年,東莞就正式提出了「機器換人」政策,並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4年底,該市已投入38.65億元幫助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直接減少用工約3.1萬人,平均產品合格率從89.3%增加到96.6%。在此基礎上,「東莞製造2025」提出強化金融服務支撐,推廣事後獎勵、撥貸聯動、租賃補貼等方式,着力解決企業「機器換人」的資金難題,並提出了要實現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貫穿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這與時代發展熱詞「互聯網+」高度契合,比如東莞唯美陶瓷就高調攜手小米,而率先推動「機器換人」的東莞大朗鎮毛織產業也在向「淘工廠」發展。
廣東三年攻堅目標
1、2017年,全省三年累計引導2萬家、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累計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9430億元,拉動工業投資完成344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7.5%、16%左右。
2、2017年,建成10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形成4個產值規模超100億元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製造產業基地。
3、2017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
4、2017年,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工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5100億元提高到6700億元,年均增長10%。
5、2017年,粵東西北力爭產業園區3年累計完成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4200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1450億元增長到2400億元,年均增長18%。
6、2017年,廣東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9%,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
7、2017年,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累計實現投資4500億元;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從2014年的2300億元提高到3800億元,年均增長18%。
高層語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要進一步鞏固廣東製造業大省的地位,清醒看到現在面臨的挑戰,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工業特別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對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各地各部門要認真抓好《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的落實,把工業轉型升級落到具體抓手上。
廣東省長朱小丹: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中的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提升廣東省經濟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力爭到2017年末,初步形成國內領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轉變的突破性、標誌性重大進展。
專家建言:向曉梅:既要「盤活存量」又要「擴張增量」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表示,全面啟動廣東製造業升級要以盤活存量和擴張增量相結合,將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引領」效應與生產性服務業的「帶動支撐」效應有機結合。
深挖優勢傳統工業群
她認為,狠抓傳統優勢製造業重點項目建設,一要加大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投入,實施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二要加大科技投入與人才引進力度,優化製造業人力資本存量資源。把引進與爭奪頂尖人才作為廣東高技術人才政策實施的「重中之重」;三要加快出台「廣東民營資本准入實施細則和負面清單管理」,允許民營資本進入一切「非禁行業」,特別是鼓勵其進入高端製造業領域。
力拓製造業新增長點
向曉梅指出,擴張增量,以新產業、新項目、新空間為抓手,形成新的製造業增長點。重點引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軌道交通、航空裝備等領域龍頭企業。要發展綠色智能化產業,要抓住智能製造發展的機遇,研發融合尖端科技及創新設計、供應鏈優化等智能服務的先進製造模式。要依托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大戰略平台以及重大科技、服務平台,大力發展物聯網、雲計算、智能電網、智能機器人等綠色智能化製造業,並帶動研發設計、質量檢驗、會展業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整體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