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順勢療法在香港並不普遍,但近年執業行醫的醫者增加,正因為自然療法風盛趨所致。早前太太上香港電台接受訪問,主持人也說自己孩子的濕疹,也正由順勢醫師醫治。
除了現代醫學(即西醫)之外,香港人求診多找中醫。在歐美等地,順勢療法則是較流行的非對抗療法(西醫為對抗性)。英國皇室一向是順勢療法的擁護者,奇怪的是他們卻沒有引進香港。
上周末,有幸上了一天的古典順勢療法課。古典派講求單方、用藥種類審慎、劑量力求最少,就如經方派中醫,施藥一定不多,以刺激身體達至完全的自癒療程。這方面與自己經常求診的中醫師方針不謀而合,也近似台灣李壁如醫師常說的「只管添炭」 --病徵從來只是自救的過程,力度不足便滯困於病患狀態,這時候應該添炭讓身體運行得更快以自癒。
課程是基礎班,主要說順勢療法的理念及法則--順茖倩撉漱狨部A以病徵作引導,以能引起相同徵狀的療劑,刺激身體走畢回復平衡的路。用我首次用順勢概念的例子去說:有一次燙傷手指,手指開始發熱,發熱是要修復手指的傷,故應放進溫水而不是冷水。起初會有點刺痛,但幾分鐘後已完全不痛。有別於平時用冷水沖,在短暫舒緩後,至少要痛上好幾天。廣義的順勢療劑就是那溫水,而不是熱水,因為經振盪稀釋的物質沒有了副作用,只餘下水對物質的記憶。療劑來自不同之物,有洋b、蠔殼和礦物。醫師老師也教了實際的醫療方法,有從療劑出發的,也有從病種出發的。對我們而言,當然後者較易入腦,因為每一種藥的功效太多了!方法就有點如中醫的異病同治(老師說順勢療法很像道德經,順勢而為,也是一種有趣的連繫)。
世界真的很美妙神奇,不同療法(非對抗式)重點不同,中醫、顱底、草藥、芳香療法等均非常講求醫師天分。順勢療法除了醫師的判斷外,也倚賴病人描述的病徵,放大了醫師要追逐的心理遊戲,但病人參與度很高。當中幼兒病者,就會較倚重醫師望、聞、切診,難度會較高。至於成人病者,問診是主要方法。
自然療法(以非對抗式作定義)非常倚重醫師的品德及知識。西醫大部分依書直說,同病同治,對病不對人;其他療法變化很大,每位病人都是獨特的,但也因為如此,才可以回歸以人為本的基礎。不過,真正醫術本應如此--沒有夾不夾的醫師,只有精不精的醫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