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句英文看天下:迷信科技大能 人類正變怪人?


放大圖片

科學怪人

"A human being in perfection ought

always to preserve a calm and

peaceful mind, and never to allow

passion or a transitory desire to

disturb his tranquility."

Frankenstein《科學怪人》Mary Shelley 瑪莉.雪萊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永遠保持冷靜、平和的心,別讓激情或短暫的慾望,擾亂他的寧靜。

小說以海上探險的華頓船長(Captain Walton)的敘述開始,講述他在海上救起了一個怪異科學家 Dr. Frankenstein。透過 Dr. Frankenstein 離奇的故事,Walton 漸漸驚覺創造與探索未知的可怕。原來 Dr. Frankenstein 用盡人類的知識,在實驗室裡創造了史上第一個人造怪物 Monster。這個人造怪物面貌醜陋,遭受創造者及周遭人類的厭惡,因而展開暴力及邪惡的報復:"I will glut the maw of death, until it be satiated with the blood of your remaining friends." (我將滿足死亡的胃口,直到喝飽了你朋友的血。)

自己不顧一切的科學探索:"A human being in perfection ought always to preserve a calm and peaceful mind, and never to allow passion or a transitory desire to disturb his tranquility."(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永遠保持冷靜、平和的心,別讓激情或短暫的慾望,擾亂他的寧靜。)知識的探索是否應該超越人類道德的界限?科學研究是否可以忽略人類社會的倫理規範?這些問題,其實也正是二十一世紀科學發展所要面對的議題。基因複製、試管嬰兒、器官複製、生化產品、核能、智慧機器人等──這些科技頂尖作品,建立在人類超越自我、追求極限的基礎上。很多社會的倫理規範或道德良知,在這些科技的發展上,漸漸被打破,人類正在扮演上帝無限能力的角色。

人人低頭族 交流消失了

瑪麗.雪萊,以批判性的角度,來審視當時十九世紀這樣無窮無盡的追求,她說:"If the study to which you apply yourself has a tendency to weaken your affections, and to destroy your taste for those simple pleasures in which no alloy can possibly mix, then that study is certainly unlawful."(如果你從事的研究,是會令你變得冷漠,感覺變得遲鈍,那麼這項研究就違反自然。)科技的發展,增進了人類生活的效率,但也減低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互動。看看現在人人低頭滑手機,很多感情的交流似乎在機器中消失了!科技發展到底對人類是好是壞,可能還有待檢驗。

反對科技高度發展的聲音,經常被認為是種反智論(anti-intellectualism),但是,過度神化科技的神奇力量,是否會將人類推入另一種怪物(monster)的時代?

■作者簡介:陳超明

現任台灣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漢聲電台「文學之夜」節目製作主持

書籍簡介:精選當紅電影、近代小說、經典名著、知名音樂劇、流行歌曲、名人佳句。用一句英文看世界,咀嚼人生的大智慧。

隔星期五見報

相關新聞
女生煉菊液殺菌 發明只為獻母親 (圖)
得獎名單 (圖)
學生選人道新聞 「台捷運斬人」居首 (圖)
中學生「十大人道新聞」 (圖)
教局辦多元出路展助中學離校生
走進世界名校:名人牛津演講 「談神論網」
大學遊蹤:東方夢工廠實習 上海「很香港」機遇多
粵普同行:「推普」≠「廢粵」共生互融通 (圖)
概念圖:推普廢粵爭議 (圖)
英文應試攻略:作文用新詞 忌陳詞濫調 (圖)
一句英文看天下:迷信科技大能 人類正變怪人? (圖)
恒管英萃:摸熟詞性 解決句子「長氣」
吾寫吾得:作者易「想當然」 讀者難「自行腦補」
淺談英語:市民愛夜市「趁墟」「掃街」成集體回憶
Art Talk:高中學生視覺藝術 作品集展(2014/15):追.憶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