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及寫作應該是最容易教授的一門技巧,因為學生們在學習具有系統性的英語語法後,便可創作一篇流暢達意的文章。可是,香港的學生都有一個通病,便是單一地接受理論化的語法知識,然後死記硬背,卻未能靈活地把它們應用在不同的寫作場合。上文提到學生在運用tenses/voices/infinitives(時態/語態/原形動詞)上缺乏靈活性,是次文章則會集中討論parts of speech(詞性)的運用。
提起詞性,相信很多學生在初中都有被考過的經驗,而成績大都未如理想。許多學生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生字,卻要懂得它們不同的形態。舉個例子說,成功不就是successful 嗎? 為什麼他們又要記succeed (動詞形態) success (名詞形態)? 要表達一個人很成功,不就是「He is very successful?」 究竟什麼場合要運用其他形態?
由於學生們的抗拒,亦可能因為他們未如理想的成績,老師們似乎都放棄了教授詞性,更沒有着重在批改作文時對此作出相應評核,形成許多高年級學生在簡報標題寫上:Reasons for him to be successful。 對,學生們的文法沒錯,但所謂的標題應該是要簡而精,他們卻未能寫成: Reasons for His Success.
名詞正規化顯專業
筆者有幸在今個學期教授學術文章寫作,學生需要寫作兩篇正規學術性的文章。要表示文章的專業性及學術性,合適的語法及詞彙是必須的。以下是其中一個例子: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how people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about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what their ideas of it are.
是次研究旨在探討人們如何認知及理解互動教學,以及他們對此持有什麼看法。
這句句子在語法上完全正確,但當問及學生他們對這句句子的看法時,他們大都認為句子很累贅、很不專業,但卻沒有學生懂得如何修正。其實,只要運用名詞,句子中研究的主要目的便能精簡清晰地並列出來︰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people's perceptions, understanding, and idea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是次研究旨在探討人們對互動教學的認知、理解及看法。
在正規文章寫作裡,名詞的運用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因為它們能簡潔清晰地表達文章的重要概念,我們稱之為normalization (正規化)。事實上,不同的寫作場合要求不同的語境,而不同的語境會涉及多元化的語法、詞性及詞彙應用,可惜這些重要的英語應用層面卻一直被學生們所忽視。■江影玉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英文系講師
逢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