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上海市政協常委
綜觀「曉明論政改」的題中要義,釋放出中央對推進香港政改的三個強烈信號:誠意,信心,定力。香港回歸以來,中央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香港政改,香港民主政制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央誠意昭然天下。香港普選制度既有把關功能,又增加了民主成分,毫不遜色於英美國家,是切實可行的好制度,中央信心十足。香港普選制度具有合憲性、民主性、正當性、穩健性,普選的原則底線不可逾越,中央有足夠定力。一直以來,張曉明論述香港政改問題都是堅持原則、直截了當、不遮不掩,顯示出強烈的自信和定力。這是建基於他深厚的法學功底和對中央對港政策思路的深刻理解及準確把握。
近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的文章,就香港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作出了全面系統深入而又權威的闡述。此前,張曉明也多次就香港普選發表重要言論,在香港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誠意:中央堅定不移推進香港政改
在普選方案公布的關鍵時刻,張曉明以長達6,000字的文章論述普選,真心誠意地釋疑解惑。這本身就說明,中央希望普選方案在立法會獲得通過,而不是被否決導致政改停滯不前。
回顧政改啟動以來中央的一系列做法,都體現出十足誠意。在政改諮詢階段有三個 「前所未有」:一是香港就政改問題進行長達5個月的諮詢,時間之長,前所未有;二是在行政長官梁振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政改報告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南下深圳,與香港政黨和各界人士見面,規格之高,前所未有;三是去年8月中央官員在深圳會見香港各界人士聽取政改意見,舉辦了3場座談會,溝通之廣,前所未有。而此番公布的政改方案中增加了民主成分,也足顯誠意。比如:獲120名提名委員推薦即可「入閘」、每名提名委員提名時可投2至N票、提名採取無記名方式等。
如果再追溯香港政制發展歷史,會更清楚的看出中央推進民主的誠意。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香港普選的民主成分逐步增加。比如,行政長官的推選委員會最初由400人組成,後來增加到800人、1,200人;立法會直接選舉的比例從20人逐步增加到24人、30人。香港民主政制發展按照基本法所規定的「循序漸進」原則穩步推進。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並未提及「普選」。在中央的一步步推動下,即將實現 「一人一票」選特首,實現歷史性跨越。如果普選順利,立法會普選也將啟動。這些事實足以說明中央推進香港政改的誠意。
信心:香港普選制度是切實可行的好制度
張曉明在論述中,對香港特色的普選制度充滿信心。他呼籲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要樹立一種自信:堅信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普選制度不僅是香港歷史上最民主的制度,而且是最適合現階段香港實際情況的制度,是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制度,是切實可行的好制度。
「制度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來自橫向、縱向的比較。
先橫向比較。在英國,選民不能直接投票選舉首相,而只能選舉產生議會下議院的議員,內閣由議會多數黨負責組建,國家元首則仍實行世襲制。在美國,總統是由選舉人團間接選舉產生,也不是選民直接選總統。由於絕大多數州的選舉人選舉採取「贏者通吃」原則,候選人如果贏得了多數選民選票,卻沒有贏得選舉人選票,仍然會落選。香港普選方案設計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全社會一人一票選舉」模式,既擴大了民主成分,又具有甄別、把關功能,香港的普選制度一點也不遜色於英美。
再縱向比較。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時候、在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中期還不到的時候,就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香港的普選進程遠遠快於歐美國家。英國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憲章運動時就提出實現選舉區平等,直到1970年才實行18歲以上的男女公民平等地享有選舉權,經歷了150年左右;法國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直到1974年才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18歲以上的男女平等地享有選舉權,經歷了185年;美國1787年頒布憲法時就規定了公民的選舉權,直到1971年才實現了普選權,經歷了184年。
定力:普選的原則底線不可逾越
一直以來,張曉明論述香港政改問題都是堅持原則、直截了當、不遮不掩,顯示出強烈的自信和定力。早在2013年7月16日,張曉明就訪問立法會,與全體議員共進午餐,他開明務實地表達了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一道為順利實現普選而竭誠努力的願望。在2014年9月3日,張曉明在香港青年聯會會董就職典禮時,着重提出「人大決定是在當前的『時空條件下』最合適的方案」。面對來勢洶洶的「佔中」行動,張曉明出席去年國慶活動時說出「太陽如常升起」那句至理名言。再看在今年中聯辦新春酒會上,張曉明響亮的提出了「四個應當」--應當全面準確的理解和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應當倍加珍惜香港的法治優勢,應當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關愛,應當更加積極地借助國家的發展大勢謀求香港的更大發展。在今年全國「兩會」香港人大代表團的發言中,張曉明又着重提出了「三個看清」--看清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有內地作為靠山,看清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是與內地加強合作,看清香港將會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長期發揮最特殊的補益作用。從「太陽如常升起」,到「四個應當」、「三個看清」,一再表明了中央對推進香港政改的定力,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信心。
定力從何而來?張曉明這篇文章深入闡述了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四性」:合憲性,民主性,正當性,穩健性。正是基於這「四性」,中央始終堅守普選的原則底線。反對派幻想中央會在最後時刻讓步,張曉明對香港政改的一貫明確論述和此次文章再次表明,中央有足夠定力,絕不會在原則問題上讓步。反對派如果恣意妄為,使普選方案無法在立法會通過,將成為阻礙香港民主進程的歷史罪人,也將失去民意支持。何去何從?應該認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