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東山雕花樓。網上圖片
文:任芙康
一位蘇州朋友為我啟蒙,大人物多有個性,彼此之間,常暗中較勁兒。表現在風景名勝的遊覽上,你進過的水面,我偏偏不入;我上過的山頭,你偏偏不登。而東山一座大樓,算是破了這一戒律。數十年間,眾多首長,拋棄門戶之見,爭相前來。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宋慶齡攜秘書輕車簡從,於此樓小住一周;九十年代初期,李光耀偕新加坡總統王鼎昌,在此樓下棋、用膳。說這些幹什麼?絕非簡單的奇聞軼事,其中的人文內涵,你自己琢磨便是。
朋友又說,這座「江南第一樓」的稱謂,不是張三李四的造勢,而是由官方民間共同「定價」。本名春在樓,取典於章太炎之師俞樾的詩句:「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艷陽。」但你到了東山,不必說文縐縐的雅號,直接打聽俗名雕花樓即可。
我這人優點不多,但一貫從善如流。這日從陸巷出來,不做任何耽擱,直奔雕花樓而去。
走進鎮中心地帶一片花木扶疏的園子,面前聳立起雄渾、氣派如黑色城堡的建築。這才知道,所謂雕花樓,並非孤樓一棟,而是一幢中西結合,以中為主的院落。院內院外、樓上樓下參觀下來,禁不住嘖嘖稱奇。
雕花樓,名實相符,突出一個「雕」字,磚雕、石雕、木雕、泥雕、金(屬)雕、玻璃雕......囊括了諸多材質及十八般工藝。自東大門的門樓開始,雕刻當頭,一路挺進。所有樑、枋、柱、門、窗、柵、楣、檻,無處不雕;所有u、角、斷、連、鏤、浮、陰、陽,無雕不妙。各類植物之雕,寄託菩薩庇佑,長生不老;各類走獸之雕,寄託閒適愉悅,其樂無窮;各類飛禽之雕,寄託賈仕俱佳,飛黃騰達;各類人物之雕,寄託多子多福,興旺綿延。民間傳說,雕出耐人尋味的情趣;神話故事,雕出志存高遠的嚮往。
從院外雕到院內,從樓下雕到樓上,從大堂雕到閣樓,從正屋雕到廂房,從老爺的書齋雕到小姐的閨室。滿目皆雕,如置身瓊宮仙境,讓你眼花繚亂,而又浮想聯翩。就在「抬頭有壽,回頭有官,伸手有錢,腳踏有福,出門有喜,進門有寶」的雕刻處,當代許多要員都曾駐足勾留,體味這幾句吉利口彩的寓意,給予讚許,而無絲毫嫌棄,體現出人同此心的平民情懷。
雕花樓,一座「盡孝」的產物,東山籍富商金錫之為他母親建造。歷史不長,距今僅為九十二年,卻以其非凡,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我孤陋寡聞的閱歷中,如此「年輕」的國家級文物,還是初次瞻仰。
說到「雕」字,人們嘴裡通常多貶意,如雕章鏤句,雕蟲小技,朽木不可雕也之類。雕花樓建造之中,自然處處當心,反其道而行,將諸多「刁」語,轉化成匠心獨運與雄才大略,弘揚出建築藝術高妙的極致。參與雕花樓營造的工匠,均來自太湖周邊著名建築群體「香山幫」。香山幫傳統久遠,早在明朝初葉,即活躍於北京紫禁城的工地。蘇州園林甲天下,多為香山幫的傑作。雕花樓工期三年,眾多少年郎,剛好經歷了從學徒到出師的過程。三百工匠晝夜施工,嘔心瀝血,精益求精,方落成如此稀世珍寶。
這些年來,目睹花花綠綠的建築眨眼間拔地而起,或推而廣之,聯想到眼下事事、時時的唯求速度、不及其餘,雕花樓之精雕細刻,對我們是否尚有認知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