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姓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春燕築巢敬老 孝心融通族群


放大圖片

■錢春艷(後排右一)、阿扎姑(後排中)陪護在託養院的老人們身邊。 王辛鵬 攝

回民女新疆庫車辦託養院 不辭勞苦收助各族鄉親

器械護士長出身的回族女性錢春艷,是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首家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創始人。自2012年5月至今,她創辦的愛心老年託養院共收助了35位漢族老人。包括該縣前縣長楊來順在內的多名老人在這裡安然離世。由於政府劃撥的15畝建院用地問題和資金問題,錢春艷和她的老人們依然租住在逼仄狹小的民房......■記者 王辛鵬新疆庫車報道

從庫車縣城中心驅車3公里左右,便來到位於克力塔什社區三中北街的庫車縣愛心老年託養院。目前這裡共有13位老人,其中有5位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狹小的院子乾淨整潔,老人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曬太陽。院子裡的牆上,掛着規劃中的養老院各個角度的效果圖。「幾乎每個老人都指着這裡的圖片問過我,在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住進這樣的好房子,哪怕是住一天,也死而無憾了......」錢春艷說着,眼淚滾落下來,「我說一定可以的,你們要好好的活着。到時候我們一起搬進去。」

擬建中的養老院計劃投資3,000萬元,是庫車縣歷史上首家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然而,與數目驚人的投資額相比,養老院的用地問題顯然更為迫切。錢春艷告訴記者,2012年,庫車縣政府批給她15畝的劃撥地,不料其中有5畝地是當地少數民族家庭的墳地,很難拆遷。在與縣領導溝通後,規劃局重新劃撥了土地。然而,僅地上種植的各種樹木的補償費就得150多萬元。「當時沒有那麼多錢,正在想辦法籌錢的時候,領導換了,劃撥地收回,改為出讓地,這就意味着光土地費用就得一大筆錢......」因建設用地的問題,原定於2014年3月份動工的養老院到現在依然處於停滯狀態。

家庭破裂不改初衷

早年間,錢春艷是庫車縣維吾爾醫院手術室的一名器械護士長。因常年工作勞累導致身患子宮肌瘤,在丈夫的堅持下辦理了病退手續。經過手術,身體得到恢復後,錢春艷開辦了這家老年託養院。「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我們兩口子退休工資加起來一萬多元人民幣,只有一個兒子,在內地上軍校,日子過得很滋潤......」錢春艷對老人們的情結源於自己不幸的童年。錢春艷的母親早年間因為白血病去世,留下了時年8歲的錢春艷和5歲的妹妹、1歲的弟弟。三個孩子在爺爺奶奶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看到別的老人沒人管,自己就想幫着照顧。」丈夫對她的「養老事業」最初很支持,後來因為錢春艷沒日沒夜地照顧老人,兩人不時發生爭吵。最終夫妻感情破裂,目前處於分居狀態,「各過各的,連過年都不來往」。

錢春艷的兒子對母親同樣不理解,覺得她是「沒事找罪受」。有一次,錢春艷在抱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李恆彥大叔起床時,不慎失足,兩人同時跌落在地。聞訊而來的兒子以為是李恆彥在欺負母親,差點兒大打出手......2014年7月,錢春艷因為壓力過大患上甲狀腺癌,在烏魯木齊住院20多天。那些日子裡,兒子幾次勸她為了自己的身體和家庭,放棄目前這個「養老事業」。錢春艷表示有時候也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老公和兒子的話,一意孤行開辦養老院,但對於自己的這些老人,她又有萬般的不捨。「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做了,就要執着地堅持做下去。我現在沒有別的念想,只願我的老人們能夠開開心心的安度晚年。」錢春艷說。

愛的傳遞堅定信心

三年來,除了維吾爾族退休醫生阿扎姑和她的女兒熱孜艷,錢春艷的身邊還吸引了像李彩雲、司美閣這樣的普通市民志願者和以杜明棟指導員為首的消防官兵志願者,他們不時打電話詢問託養院的境況,需要用人用車,隨叫隨到,並定期來託養院幫忙打造衛生、照顧老人。錢春艷告訴記者,每次想到這些愛心人士善良美麗的面孔,她都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理由懈怠退縮。

記者採訪當日舉辦的募捐活動上,社會各界的踴躍捐款也讓錢春艷堅定了將養老事業進行到底的信心。「相信在縣委、政府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託養院的土地問題一定能夠盡快得到妥善解決,一座現代化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養老院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拔地而起,造福家鄉各族父老!」

相關新聞
春燕築巢敬老 孝心融通族群 (2015-06-01) (圖)
「既做護理員又做管理員」 (2015-06-01) (圖)
猴癡救猴一命 猴王攜子謝恩 (2015-05-31) (圖)
捨親伴猴18載 家人視「瘋子」 (2015-05-31)
話你知:黑葉猴全球僅存2千隻 (2015-05-31)
俄授勳10日後 抗聯老兵辭世 (2015-05-31) (圖)
衛國戰爭老兵 內地僅存9人 (2015-05-31) (圖)
廣西人獨特美食 以牛排泄物煮湯 (2015-05-26) (圖)
味苦澀湯汁濃 食客反應不一 (2015-05-26) (圖)
中尼混血姊妹花 籌款十萬援尼國 (2015-05-09) (圖)
碧螺春炒茶師 微電影傳古法 (2015-05-07) (圖)
產量小利潤低 絕活後繼乏人 (2015-05-07) (圖)
最美姑姑26年助養13孩子 (2015-05-02) (圖)
為患絕症失婚婦墊醫藥費 (2015-05-02) (圖)
「翻門入戶」探訪拾荒老大爺 (2015-05-02) (圖)
「不要失去信心 我們都會幫你」 (2015-05-02) (圖)
金融生創業五載 終圓飛盤夢 (2015-04-26) (圖)
創業需快樂 生意在小處 (2015-04-26) (圖)
話你知:飛盤運動 老少皆宜 (2015-04-26) (圖)
老中醫仁心妙手 傳承小兒推拿 (2015-04-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姓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