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香港時富集團中環總部會議室內陳列着諸多慈善、公益紀念品。 本報廣州傳真
今年廣東省兩會上,政協港區委員朱穎恆以個人提交提案15件、附議提案71件,成為當之無愧的廣東政協「提案大王」。其實,這已不是朱穎恆第一次被媒體贈予這樣的稱號。從1996年擔任江門台山政協委員起,歷任多屆江門市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的朱穎恆,向政協提交的各類提案、建議已有數百件。
「政協提案王」是怎麼煉成的?帶着這份好奇,本刊記者近日在香港中環專訪了這位頗受外界關注的委員。■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趙鵬飛、胡若璋
朱穎恆出身名門,其父朱正賢是香港保良局朱正賢小學的創辦人,擔任廣東省政協常委多年;其母朱梁小玲太平紳士,是香港中國婦女會會長兼主席、香港保良局顧問兼主席。父母熱心並親力親為投身公共事業形成的家風,讓朱穎恆自幼耳濡目染。也正因如此,無論是異國求學,還是在內地工作,文質彬彬的朱穎恆總是對涉及公共利益的話題格外留心。
「冷門」提案獲嘉獎備受鼓舞
1996年,年僅22歲的朱穎恆擔任江門台山市政協委員時,就因「全國最年輕政協委員」這個稱謂,受到了各界廣泛矚目。記者查閱了朱穎恆近20年的政協委員履職資料後發現,他提交的提案,涵蓋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環保、科教、文衛、教育、經濟、政法、交通、食品等多個方面。
「我之所以關注這麼多方面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香港,在外國讀書,畢業後,有一半時間在香港,一半時間在內地工作,這樣更容易發現不同城市不同管理制度的差異吧。」言及自己的關注領域,這位溫文爾雅的地產公司董事長,語調有點激動。
「可能正是因為看到外國很多地方做得比較好,就對自己祖國有些管理不善的地方着急吧。正好政協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不斷提意見、建議的平台和渠道。」
2014年,朱穎恆幾次對內地的拘留所和監獄進行調研後,了解了其條件狀況,着手撰寫了一份改善拘留所和監獄生活待遇的建議。
「本着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我單純希望犯人在冬天裡能洗上一個熱水澡。尤其是國家發展日益昌盛,已經有能力去讓社會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盡可能得到改善。」讓朱穎恆意外的是,這份提案入選廣東省政協當年的優秀提案。
「這個肯定,給我很大的鼓舞。作為政協委員,只要你鍥而不捨地認真履職,總能推動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朱穎恆說。
而在2009年朱穎恆擔任江門市政協委員時,發現了甘化廠的環境污染問題。當時他的第一反應,便是如果監管不到位問題就會日益突出,並影響到市區形象和投資營商環境。於是他即刻提交了一份《關於搬遷江門甘化廠的建議》的提案。
一年後,在朱穎恆和當地政府不斷跟進督促下,江門甘化廠因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被掛牌為廣東省20家督辦整治企業之一。
帆布鞋T恤 去聽工人 「爆粗口」
「我可能天生就喜歡觀察,幸運的是我在政協這個平台,可以不斷發聲,並能獲得迴響。」從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畢業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回國後,朱穎恆在父親的地產公司工作,並主動選擇從基層做起。為了盡可能了解工地的進展和工人們的實際情況,朱穎恆很喜歡到工地上去找工人交流。
「一開始我覺得很奇怪,儘管我很熱情主動,但大家的交流總是很拘束。後來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我的裝束上。」慣於西裝皮鞋穿着的朱穎恆,之後再去工地,都會換上普通的T恤、牛仔褲,皮鞋也換成波鞋,跑去和工人們一起吃盒飯、聊天。
「慢慢地,他們在說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蹦出一些『粗口』,這個時候我知道他們對我沒有了防備。」這樣的舉動難免被解讀成是政協委員的「有意為之」。朱穎恆並不否認這是動機之一,他說這樣讓他獲得了更多來自真實的基層的聲音。日積月累,每到撰寫提案時,這些涉及民生、公共設施非常「接地氣」的建議,便會從他的鍵盤上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
「我的經驗:多坐公交車少坐私家車」
「在香港,我和公司其他普通員工一樣,坐公交車、地鐵上班;去東莞、江門工作,我也是長住工地,出行很少靠司機。」朱穎恆在內地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東莞和江門。因為身兼多份社會公職,他常常需要到廣州等地開會、考察。正是如此,他對內地公共交通管理及弊端也有一定了解。這也是他常常提出建議的一個公共領域。
最近一年,他發現在路邊很難打到出租車。通過調查了解後,他向廣東省政協提交了一份規範打車軟件的提案。
應記者要求,回首並總結近二十年的政協委員履職經驗,他略作思考後,說了這樣一句話:
「墨子說:『志行,為也』。要真正了解一些基層問題,多坐公交車少坐私家車。我想我的經驗大抵就是如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