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救援隊隊員打撈溺水者。本報河南傳真
「義務救援、不收錢物、出現意外、後果自負」,這是7年前河南商丘人黃偉發起成立當地水上義務救援隊的入隊誓言,憑借自己與最初13名隊員們的一腔熱血,克服重重困難,經常往返於河南、山東、安徽等地。7年裡他們共參加救援345次,成功拯救了49人的生命,打撈了255具遇溺者遺體,但卻始終堅持分文不取。更讓隊長黃偉欣慰的是,他的這種行善薪火傳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如今,這個自發的民間志願團隊已發展到81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曹宇 河南商丘報道
提起為何成立義務救援隊,黃偉稱,「我是一個冬泳愛好者,由於長期在自然水域游泳,經常目睹遇溺事故發生後救援工作面臨的尷尬和天價撈屍現象,看到那一幕幕令人痛心的場景、遇溺者家屬撕心裂肺的哭泣,內心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告訴我一定要幫幫他們。」憑着盡力挽救生命這個想法,黃偉發起了身邊一起游泳的朋友組成團隊。
隊長身先士卒 跳水意外骨裂
多年來,無論是商丘境內熟悉的水域亦或是外地陌生的激流,黃偉總是第一個跳落水,因為他知道只有隊長衝上去,隊員們才會跟着跳,自然受傷最多的也是黃偉,「有的水域看似風平浪靜,其實下面卻暗流湧動,水草叢生,非常危險,還有一些有建築垃圾的人工湖,水底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會撞到腳。最嚴重的是有一次下潛速度太快撞到了水底的石頭造成骨裂,休息了30多天。沒辦法,如果下潛慢就潛不到水底了。」而且,與其他救援活動不同的是,水上救援是無法自主選擇服務時間的。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節日還是假期,臭水或是渾水,只要有人遇溺,黃偉和他的隊員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最棘手的是冬天破冰救人,有時候趕得急就用胳膊砸開冰面潛下去撈人,出來後身上都是血口子,很痛」。
給黃偉印象最深的是在駐馬店新蔡縣附近渡口的翻船事件,「當時船上27人失蹤了8個,我帶領隊員在那裡待了6天6夜,剛開始試圖下潛水底撈人,但是水流特別急,穿上裝備還會被衝到水下的樹上或爛漁網上沒法脫身,所以只能赤身下去,但是上來的時候人已經被衝出幾十米了。我們就靠徒手沿着100多公里的範圍只要有可能的地方都會下潛用手摸。」
無償自費救人 贏得感激尊重
由於經常往返於各地,食宿和交通成為了主要開銷。但他們的義務救援是不收任何費用的,所以費用只能自籌。很多時候,黃偉都是自費帶領隊員借車出遠門。這些年,黃偉沒有攢一分錢,不僅成了「月光族」,還花了不少以前的積蓄。有人笑他傻。黃偉卻說:「體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利用自己的特長去幫助那些遇險、罹難的人們,收穫的是感激和尊重。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有很多人說:「你們可以收費,只要收費合理就行了。」黃偉表示:「面對遇溺者家人的痛苦,尤其是那些母親悲慘的嚎啕,即使你是鐵石心腸,也會為之動容。這時候,向她們要錢,就是給她們增添痛苦。這就是我願意無私地去幫助她們的唯一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