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保護非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劉德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項非遺面臨的境況都不同,應該堅持「分類保護,瀕危優先」的原則。
鼓勵開班授藝 政策扶持品牌
他稱,對於如川江號子、走馬民間故事等已失去生存載體或生存基礎較弱的非遺項目,應加大文字圖片、聲像視頻的搜集記錄,並通過舞台、博物館展出、文化交流等形式,讓其被現代人了解。對於具有一定生存潛力的非遺,如剪紙、蜀繡等,非遺保護部門則需鼓勵非遺傳承人開辦傳習所,支持傳承人到學校開班授藝,增加傳承廣度。而本身就具有一定市場空間的非遺,如涪陵榨菜、譚木匠、山神漆器等,則可以通過政策扶持,對其進行品牌塑造,使其在活態傳承方面更具優勢。
認定命名傳人 補貼扶持工作
據悉,重慶未來還將加大對瀕危非遺傳承人的指導幫扶力度。同時,重慶相關部門也將共同研究制定有關支持非遺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的稅收、信貸優惠措施,以及支持、鼓勵設立非遺展示場所等規定,對不同種類和特點的項目採取有針對性的分類保護、傳承措施。
重慶市文化委非遺處副處長湯濤表示,非遺保護的關鍵和核心還是對傳承人的保護。他指出,傳統音樂舞蹈、民間故事等可通過聲像視頻容易地還原本相,但像彩紮、蜀繡、木板年畫等傳統技藝,一旦傳承斷層,便意味着失傳,對其傳承人的保護應更加迫切。
據了解,重慶於2008年、2010年先後出台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命名暫行辦法》、《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扶助辦法》,加大了對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命名及傳承扶持工作。目前,對於完成傳承義務的重慶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市級傳承人,每人每年可分別獲得13,000元和6,000元傳承補貼。
建數據庫體系 盼表彰優秀者
劉德奉告訴記者,目前重慶非遺中心還聯合了重慶市教委,鼓勵大、中、小學校參與到非遺保護中來,建設傳承教育基地。同時,重慶還將進一步推進非遺數據庫體系建設,對瀕臨滅絕的項目和年老體衰的傳承人技藝進行系統整理。他認為,非遺保護部門除了對傳承人進行資助外,也可以對優秀的被傳承人進行適當表彰,借此鼓勵年輕人參與到學習、傳承非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