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榮昌摺扇傳承人陳子福在「夏布摺扇」上作畫。記者袁巧 攝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經濟價值是目前非遺傳承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有關專家表示,作為「非遺」保護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生產性保護是通過對「非遺」進行創新性合理開發利用,轉化為商品進入流通渠道,使其產生經濟效益,從而調動從業人員積極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非遺」學習與傳承中來;通過生產,「非遺」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民大眾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根民間,讓傳承人實現傳承與經濟收益雙贏。
引導創新產品 鼓勵民間資本
重慶榮昌區有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榮昌陶器」、「榮昌夏布」、「榮昌摺扇」,在上世紀90年代均曾面臨傳承陣痛,夏布逐漸被擠出消費市場,國有陶瓷廠相繼破產,用傳統工藝製作摺扇的手藝人也紛紛轉行。「束之高閣的非遺保護模式曾讓我們不堪重負,讓非遺回歸生活土壤後才迎來轉機。」榮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天智說,榮昌從2009年開始設立了專項保護開發基金,引導傳承人創新開發非物質文化產品,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非遺保護利用。
目前榮昌陶創意產業園已有15家規模以上企業入駐,產值近20億元;榮昌夏布出口額達1.06億美元,夏布畫、夏布家居品、夏布服飾也走入了普通百姓生活。67歲的榮昌摺扇國家級傳承人陳子福,更創新性地將夏布、摺扇這兩種非物質文化融合在一起,研製出夏布摺扇,成為名噪一時、價值不菲的收藏品。「摺扇產業雖然因為空調電扇的產生,在實用性方面失去了市場,但在藝術文化方面,它的價值不可取代。」 陳子福說,自己兩個徒弟都發展不錯,傳承後繼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