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舉
中國人很有望子成龍的心態。美國的哈佛、普林斯頓、康乃爾、麻省理工、耶魯等大學,都是中國人心儀的學府,以為進入了這樣的大學,子女立即躍登龍門,聲價十倍。早年中國留學生出外都是公費,是全中國最頂尖的學生,進入美國一流大學,當然也很有競爭力。再加上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大學裡有不少德國猶太人,對中國留學生另眼相看,沒有種族歧視,還給予提攜,所以出現了錢學森、楊振寧、李政道等出色的科學家。
近年,中國人開始富裕了,不少家庭都有能力自費供子女到美國留學。其中不少人在內地考不上大學,才轉為到外國去升學。所以,廿一世紀的中國留學生,並不是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再加上美國今日對中國留學生的態度已經改變,認為應該吸收多一點中國留學生,賺取中國的金錢。將大學作為一門容易賺錢的產業來經營,帶有非常濃厚的功利主義。一些美國的重點大學,對於一些世界各國都在競爭並尋求科技突破的專業,開始對中國留學生進行政治審查。他們認為這些留學生很可能將來會成為中國的科技間諜,所以持排斥的態度,盡量不予取錄,即使取錄了,也把中國留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做實驗室裡面助手的工作,而不是作為培養的對象。教授也很少和中國留學生討論科技方面的深奧問題。
美國最近一年已經在大學裡發出警報,要提防中國人偷竊科技情報。他們採取了對待李文和一樣的態度,防備中國人偷走美國的科技情報,美國中情局甚至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起訴中國學者涉及間諜案件,寧枉勿縱。二零一四年,有關控告中國人涉及間諜案件的起訴已經增加了三分之一,令中國留學生感到不是味道。
所以,中國留學生考入美國一流大學的前景愈來愈灰暗。有一些學者認為,這個年代的中國留學生,如果爭着進入一流大學最熱門的學科,並不是聰明的選擇。因為美國近年經濟不好,很多人才寧願進入研究院,也不願意到職場找工作,所以,很多美國一流的人才也在爭着進研究院。因為對手很強,普通水平的中國留學生,很難在競爭性很強的大學裡爭出一個名堂。更重要的是,若水平不足的留學生總和美國最好的學生一起競爭,難免會產生失敗感,自慚形穢,鬥志不斷消沉,覺得自己不適宜在這個學科繼續發展,從而產生了轉專業的想法,結果影響了自己一生的成就。
許多學者都建議,現時的中國留學生應向第二級的尖子大學進軍。在優秀但非頂尖的美國大學研究生系科,美國學生常不如中國學生。這種學校和系科不僅錄取中國學生多一些,而且老師普遍重視中國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