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香港的發展任重而道遠,目前社會上仍存在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各界應對目前的主要工作有正確的認識,政改已經不是當前社會應繼續糾纏下去的問題。全港市民與普選失諸交臂,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但香港的發展不能因此而停滯,社會仍然要向前看,集中精力在經濟、民生的發展上,維護並創造競爭力,力爭上游,提高香港的競爭力。
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政制討論已告一段落。日前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國慶籌委會上致辭表示,目前全社會最重要的任務是「擱下政改爭拗,聚力經濟民生」。現階段各界應團結一致、共建和諧社會,切忌將政改上的爭拗延續到其他社會事務上。反對派的「拉布」戰尤其應該立即停止,否則便是與全社會「不合作」,阻礙香港的長遠發展。社會的發展不能因政改受挫而停步,不同黨派的議員都應該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吸取教訓,再次出發,繼續為社會發展發光發熱。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與建制派議員茶敘時,充分肯定了他們的工作,認為建制派議員由始至終都堅定地支持依照香港基本法處理行政長官普選問題,他們仍然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正確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重要建設性力量。行政長官普選方案因為反對派綑綁否決而未能在立法會通過,使香港錯失了重要機遇,違背香港社會的主流意願,投反對票的立法會議員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政改方案雖然被否決,但是推動政改的過程讓全體港人認識到,政制發展必須建立於國家憲法、基本法的規定和精神上;普選方案既要統一於國家整體利益、安全及發展利益,也要符合於香港現實環境和狀況。政改的過程,同時也是市民們對基本法再學習、再認識的過程。事實證明,採取激進的對抗路線,只會令社會進一步分化、撕裂,對香港沒有半點好處。
加強溝通 團結建制派力量
過去20個月以來,建制派為政改方案付出了許多的努力,這一點大家都有目共睹。必須指出的是,政改方案之所以被否決,歸根結底在於反對派綑綁式的28票反對票。這28票才是令合資格的500萬選民喪失「一人一票」選特首權利的罪魁禍首。由始至終,反對派議員的死硬「反對」立場就沒有變過,他們不僅態度強硬,更拒絕合作,使社會各界一直以來推動政改的努力付諸流水。
立法會議員肩負重要責任,既要積極傳達民情民意,為民發聲,也要擔當起溝通的角色,與特區政府、中央政府建立良好的溝通,為社會各項事務起關鍵性的橋樑作用。可惜近年來反對派各議員未能充分履行職責,反而導致社會進一步分裂。社會的發展仰賴於各派人士的通力合作,應避免對抗和杯葛,停止「不合作」,轉為理性溝通,和平商討,真誠合作。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吸取教訓,再次出發。建制派議員更應在關鍵時刻積極合作、理性溝通、共同促進民生議案的通過和落實。建制派內部的團結是非常重要的,政改已經告一段落,最重要的是能夠凝聚力量,把拳頭握起來才能重拳出擊。
停止政爭 停止「拉布」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了《施政匯報》,交代過去一年的施政重點、進度及成果。他同時提到部分立法會議員連續三年就財政預算案撥款「拉布」,浪費議會時間和影響政府運作,令香港蒙受損失。反對派在立法會上時時「拉布」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由於政改爭拗,反對派為了對政府進行施壓,迫使政府就範,即使議案與政改無關,也一再橫加阻撓,阻撓了利民議案的落實。反對派議員「為反而反」,特區政府要推動社會發展難上加難。
反對派的「拉布」戰應立即停止,「拉布」有違議員職責,浪費公帑,阻礙社會事務的發展,同時拖慢政府施政效率。受「拉布」影響,香港的行政立法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反對派議員甚至煽動市民與政府對着幹,挑撥特區政府與港人之間的關係。所有這些消極的、破壞性的舉動,應該受到各界的齊聲譴責。議員要以香港的整體利益為重,要充分發揮個人影響力,修補行政與立法關係,使各部門能夠良性運作,要制止「拉布」,確保施政效率,推動社會發展。
落實「依法治港」 堅決抵制「港獨」
反對派議員現在還叫囂「重啟政改」,要求修改基本法。這一訴求衝擊法律法規,甚至變相縱容「港獨」思潮,危害國家安全。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個事實不會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香港的任何議題,應該始終以「一國」為前提,在「一個國家」的基本原則下,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來落實。而要使「一國」原則能夠得到正確理解和傳遞,需要通過具體的法律法規條文落實。「依法治港」必須作為香港發展必須堅守的原則,不僅要在法律範圍內落實政改方案,還包括經濟、民生等社會事項。要使一切有法可依,才能確保發展不走歪路,這也是維護香港競爭力的基本條件。除此之外,社會應加強對基本法的教育和宣傳,使本港年輕一代加深對「一國兩制」的了解,加強了解基本法在香港的憲政性地位,學習基本法,遵守基本法。這也是杜絕「港獨」思潮侵蝕社會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