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禮拜寺採訪時,恰巧碰到來自新疆喀什的一個旅行團,一位喀什穆斯林大叔告訴記者,牛街禮拜寺在新疆非常出名,「北京是第一次來,一下車就往牛街跑,禮拜寺是我們到北京的第一站。」
穆斯林信仰受保護
馬通阿訇說,這裡常常有來自甘肅、寧夏、河北、山東等地的穆斯林來訪,他們都是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北京有座牛街禮拜寺。此外,禮拜寺還接待了不少來自各國的客人,中東和中亞國家來華訪問的領導人和駐華使節都來過牛街參觀。
這些外國客人的到訪,體現了其對絲綢之路交往歷史的了解和尊重。同時,他們也是在穆斯林的聖殿中尋找共同的宗教文化共鳴。不少外國穆斯林朋友表示,通過來寺參觀、訪問、座談和禮拜,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名叫者拉代的巴勒斯坦專家說:「我參加了節日的禮拜,使我看到了穆斯林的未來;看到禮拜寺的宏偉建築,使我看到了中國穆斯林的過去,伊斯蘭教的燈塔在中國並未熄滅,中國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馬通阿訇說,無論身處世界何方,穆斯林身上都有着不可磨滅的先民留下的印記。2013年他到伊朗參加國際《古蘭經》誦讀大賽,雖然沒有任何旁人幫忙介紹,也沒有現場翻譯,他和伊朗穆斯林兄弟的會面非常親切自然,有着同樣宗教信仰的人可立刻以他們獨特的方式相互問候、攀談,「先民們沿着絲綢之路給我們帶來的傳統和基因,一直沒有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