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4年7月,邵鴻(中)率隊赴貴州調研民辦教育與職業教育。 資料圖片
軍區大院裡長大的邵鴻,從小對老紅軍、老八路的言行耳濡目染,「忠誠愛民,艱苦樸素,他們那一代人的作風,跟現在很不一樣。」而談起父母,邵鴻言語間滿是感恩和崇佩。「他們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工作第一、無私正派。」
1975年,18歲的邵鴻下放到江西九江農村,其父當時在武裝部當政委,分管徵兵,卻堅守「下放未滿兩年不准入伍」原則兩次拒招邵鴻參軍。回憶往事,邵鴻說他要感謝父親。高考恢復後,邵鴻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西師範學院歷史系,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史學生涯,傾心二十餘載,碩果纍纍。
邵鴻還記得,有次父親生病住院,省委組織部慰問送了一個紅包,裡面是400元錢,父親開始不肯收,「後來我說人家是代表組織部來看你,可以收。」一出院,父親便把錢交給幹休所,說給老同志買文體用品,「他說:『這個錢我不能得』。」
「我擔任行政工作20多年,在經濟上沒出過問題。包括我任副校長時,在南昌大學新校區建設30多個億的工程,一樣能夠潔身而退。這和我從小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邵鴻感慨,父母行為是對自己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