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南省海口某證券交易大廳內,股民面對大幅波動的股指無可奈何。 網上圖片
在三周內股指跌幅最高時達到近30%;本月8日千股跌停,9日千股漲停......內地股市近期經歷着一輪並不常見的大幅波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表示,在連續上漲後,股市回調本屬正常行為,但在沒有重大突發事件的背景下,短時間內經歷巨震,說明了中國資本市場仍不夠成熟,仍要走逐步健全的道路。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謝衛指出,要邊救市邊反思,「股災」止住後,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何凡 綜合報道
謝衛說:「本輪股市巨震,與新常態之下股市對新的做空工具與新融資方法的檢驗結果有較大關聯度。要注意到兩個『第一次』的問題。」他認為,首先是A股市場在引進了一些做空機制(比如股指期貨)後,第一次檢驗這些工具在牛熊兩市中的作用;其次,這是A股第一次檢驗加槓桿、配資等融資工具對股市的影響。
兩個「第一次」 檢驗出不成熟
數據顯示,滬深兩市融資餘額自6月18日最高上摸2.26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後,經過14個交易日縮至1.438萬億元,創下兩融歷史上資金最長最快流出紀錄。「此前,對於金融管制的大規模放鬆,監管層採取了默許態度,但這次檢驗可知,上述工具明顯具備牛市助推股指上漲、熊市加速股指下跌的特點。無論是擁有一定經驗的機構投資者,還是普通散戶,對這些特點都沒適應。」謝衛說。
「這種不成熟首先體現在股民結構上,在歐美一些國家,機構投資者是股市的主力,其對市場看多或看空,都要組織專門團隊研究。中國的情況恰好相反,散戶佔據股市參與者的主力,他們很少能夠分析透徹經濟現象,卻容易受消息面和機構投資者的干擾,這就造成了羊群效應。」梅興保表示。
「支撐資本市場向好的邏輯沒變」
謝衛認為,股指調整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考驗着股民脆弱的心態。對後市的信心一旦失去,很多事情就不好預測。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不光要喊話,還要動用「真金白銀」投入市場,「因為市場的不穩定對經濟戰略轉型是不利的,如果股市一直萎靡,未來我們還要重新構建企業的融資體系。」梅興保亦表示,股民不要恐慌,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增速7%左右的發展勢頭是好的,監管體系正在完善,刺激資本市場的政策還將持續見效。有價值的股票仍可持有。
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張連起認為,在全新市場面前,監管層確實需要很多教訓總結,但決不能讓唱衰中國經濟、唱空中國股市的圖謀得逞。
他說,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正在繼續釋放,支撐資本市場向好的大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按照既定的目標,中國直接融資佔融資總量的比重將由現在的15%左右達到2020年底的25%左右。「這個進程不能因這次劫難而終止,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正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