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單純性肥胖其實預防比治療更有效。
肥胖是指人體脂肪儲存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以上。根據病因肥胖有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之分。單純性肥胖多發生於嬰幼兒期、青春發育期和40歲以後,其中女性則多發於妊娠哺乳期和絕經期後。不同年齡的肥胖所伴隨的病種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1.既怕冷又怕熱: 我們常誤會肥胖者怕熱不怕冷,以為皮下脂肪較厚可以比瘦人更耐寒,其實卻相反。瘦人不管產熱多少,都有一個很高的產熱效率。而肥胖者的產熱效率則偏低。因其機體將食物轉為熱能的效率低,所以在寒冷時會因為產熱不足而感到冷。同樣地他們皮下的脂肪較厚,在炎熱的天氣散熱便出現困難,肥胖令人既怕冷又怕熱。
2.呼吸障礙:中度肥胖患者在活動時常出現氣短(喘)是因為胸壁和腹腔脂肪沉積太多,限制胸部呼吸肌運動。腹壓高使膈肌上舉,全胸順勢降底,加上脂肪在肺內沉積,導致換氣體量減少。重度肥胖者更因頸部脂肪沉積,舌體肥大,舌根後移,引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加上換氣體量少,二氧化碳儲留和低血氧症而使得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總循環血量,左心負荷過重,浮腫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狀況。
3.水液代謝障礙: 肥胖者的體重超重約20%以上,容易出現下肢浮腫,與血管瀘過壓升高和靜脈回流受阻有關。由於皮下脂肪組織增多,所以淺靜脈容易擴張,加之肥胖易使人不願運動,更加減少肌肉運動對靜脈血回流的作用,使下肢靜脈壓升高,組織間液積聚,出現浮腫。而女患者的代謝障礙則可能與雌激素促使血管內液體向組織間隙轉移有關。
4.關節受損:大量脂肪組織積聚會形成機體額外負擔,行動不靈敏,更容易使負重關節酸痛和導致出現退行性變化。
由於兒童期的肥胖預防可降低日後患上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高血壓、膽石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所以父母應該注意合理管理孩子的熱量攝入。如孩子因嘴饞哭鬧,可加餵清水或新鮮水果汁,不要養成吃零食的習慣。同時要保證8小時充足睡眠,更要用心陪伴及鼓勵孩子參與戶外運動。
而青春期間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內分泌激素增多,需要的營養也相對增加。尤其是女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因為體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變得文靜,減少運動。如果還迷戀零食,就會造成熱量過多,營養過剩。這時更需要控制飲食。
治療方面,不少人曾嘗試一星期內,選擇一日24小時內只用蘋果充飢的極端方法。也有只飲用維生素、水和少量蛋白的全飢餓法在民間口耳相傳。但筆者提醒大家,全飢餓法必須在醫護人員監護下方可進行。因為易導致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脫水、缺鉀的電解質紊亂、氮負失衡,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同時,以上方法也較難被堅持,所以不建議減肥人士採用。
單純性肥胖其實預防比治療更有效。限制高脂肪、高糖類和高卡路里飲食;通過指導、訓練、策劃等改變飲食模式;增加咀嚼;記錄生活日記從而修正進食行為;餐後三小時再睡覺;餐後散步半小時等方法才是更為行之有效且易於堅持的減重方法。
文:鍾愛瑩 (香港中醫學會副理事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