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怒江獨龍族聚居區呈現六大變化(雲南專遞第362期)


放大圖片

雲南扶貧攻堅大決戰

確保雲南貧困人口2020年如期脫貧、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使命重大。目前,雲南各級政府正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以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以決戰決勝的勇氣,以釘釘子精神,立下軍令狀,拿出硬措施,奮力進行扶貧開發攻堅「大決戰」。雲南省政府新聞辦日前連續舉辦了16場「向貧困宣戰,建幸福家園」系列新聞發佈會,分別介紹了各州市的扶貧實招、攻堅實效。今天刊出下篇。

經5年的整鄉推進整族幫扶,獨龍族唯一聚居區的雲南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的跨越式提升,特色產業的快速形成,使獨龍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邁到新的起點上,打牢了獨龍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霍蓉 報道

2010年1月19日,是一個值得獨龍族人民記取的日子,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5年來落實建設資金13.04億元,118人次進駐獨龍江鄉6個村26個自然村開展幫扶,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6大幫扶工程,讓地處中緬、滇藏結合部,獨龍族唯一聚居區的獨龍江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發展大跨越。至2014年末,獨龍江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增152.5%達12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175.6%達2525元;糧食產量增26%達933噸;農村人均生產糧食增17.3%達237公斤;草果產量淨增154噸,獨龍蜂蜂蜜產量淨增4噸。

基礎設施大夯實。獨龍江高黎貢山隧道建成通車,獨龍族聚居區徹底結束了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期、不通程控電話、不通寬帶網絡、不通移動信號的歷史。獨龍族第一次有了縱貫南北、覆蓋全鄉的電力、通訊網絡,第一次有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網點,極大地促進了獨龍族生產力的發展。

人居環境大改善。昔日簡陋的茅草房、木板房、蔑芭房已被水電入戶、衛生整潔、廣播電視設施齊全的框架結構安居房取代。

社會事業大改觀。教育、衛生、文化和社會保障等一大批民生項目建成投用,教育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加強,徹底解決了獨龍族入學難、就醫難、老無所養的困難,獨龍族有了第一個女碩士研究生,獨龍族歌手第一次在全國性比賽中奪冠。

特色產業大發展。草果、重樓、獨龍蜂、獨龍牛、獨龍原雞等特色種養產業初具規模,獨龍族同胞第一次有了增收致富產業;孔當旅遊集鎮、民族文化旅遊特色村、觀景台等一批項目建成,為發展旅遊產業奠定了基礎。

素質能力大提升。易風移俗蔚然成風,文明生活方式進入千家農戶,獨龍族農村群眾第一次實現人畜分居,市場觀念、商品意識、積累意識逐漸形成,獨龍族勞動者從傳統農業生產轉向其它產業和工種實現了零的突破。

德宏:

「興邊富民」惠喊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丁樹勇 報道)德宏州紮實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以整村推進形式重點扶持了71個興邊富民示範村建設,幫助76個自然村實施了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特殊困難等項目,惠及36萬少數民族群眾。

走進瑞麗市喊沙村,古色古香的傣家竹樓,絢麗多姿的孔雀舞,獨具韻味的民族織錦,方興未艾的農民繪畫讓人流連忘返。2008年以來,喊沙村列為興邊富民示範村、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市重點發展村寨,實施特色民居修繕、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民族旅遊工藝品開發製作和銷售點建設、庭園經濟果木種植、民俗文化展示室建設、民族歌舞民俗禮儀及接待培訓等項目,形成村內園林化、村外竹林化、道路林蔭化、河堤植被化、建築民族化、田園特色化、戶戶林果化、產業生態化的格局,成為文化深厚、佈局合理、景觀優美、特色濃郁、寨風文明、功能俱全、設施完善、服務規範的「美麗喊沙」。

文山:借力滇滬合作 增強脫貧動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芮田甜 報道)上海市與文山州建立全面對口幫扶協作關係19年來,上海各界「動真情、扶真貧、真扶貧」,在文山州投入各類幫扶資金7.62億元,涉及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人力資源開發等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文山州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發展後勁。

文山感古小學近期來了許多「特殊老師」,他們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愛心志願者。志願者們在學校成立舞蹈社、科學社等興趣社團,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書本外的知識,瞭解大山外的世界。此外,他們還自發籌集20餘萬為學校配備太陽能,讓孩子們能用上熱水洗澡。小學校長姜洪興說,志願者讓孩子們學到知識、收穫快樂,同時他們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也觸動了當地老師。「扶貧先扶智」是上海市秉承的扶貧開發理念,多年來,上海先後派出443名優秀教師、醫生、志願者赴文支教、支醫、講學,為文山培訓教師、醫生和其他各類技術管理人才16000多人。

產業扶貧也是上海對口幫扶文山的重點,上海市援建了苗鄉三七科技示範園、丘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硯山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園區等文山州重要產業園區,讓文山變「扶貧輸血」為「自身造血」。

麗江:旅遊業終結「美麗貧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芮田甜 報道)地理地貌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給麗江帶來奇特自然景觀的同時,也造就了高寒山區的深度貧困。麗江市副市長張衛國日前表示,麗江將持續發展旅遊業,爭取終結「美麗貧困」。

麗江多樣的地形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觀,成就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但山區、半山區佔全市面積的96%,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加上部分民族社會發育程度低,致麗江高寒山區和部分民族地區貧困程度仍然很深。隨著旅遊業持續發展,貧困現象有望得到改變。

每到夏、秋季節,麗江太安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洋芋花迎風招展,「太安花海」吸引大批遊客休閒觀光。麗江雪桃、青刺果、螺旋藻等具地方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生態產品,成為新興旅遊產品,帶動了農民增收。此外,麗江通過景區開髮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參與到旅遊開發建設中,旅遊業直接、間接從業人員已達21萬人;玉龍雪山景區每年投入逾2000萬元,用於景區周邊村寨建設及產業發展;束河古鎮旅遊開發後,古鎮居民人均年收入從800多元上升至100000餘元。

普洱:培育產業群強農富農惠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燕飛 報道)普洱市把產業發展作為困難群眾增收致富的核心,培育強農富農惠農產業群,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門路。

普洱以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為平台,主攻「綠色、生態、有機」,通過合理的區劃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培育龍頭企業、建立農企利益聯接機制、調整糧經種植結構、提高復種指數、發展林下經濟等措施,培育壯大了普洱茶、普洱咖啡、石斛、烤煙、畜牧、林產等能夠發揮普洱優勢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群;引進了一批有實力、有影響、有潛力的企業。2014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4.6億元,產業基地發展到900多萬畝,農民人均達4畝多。這些強農富農惠農產業的競相迸發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拓寬了門路。

玉溪:異地搬遷助山蘇人脫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蓮芝 報道)似一幢幢別墅的丕且莫移民安置新村綠樹環繞、設施齊備,197戶搬遷至此的彝族支系山蘇人村民,過上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好日子。

新平縣丕且莫村位於魯奎山頂,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是一個典型的自然條件差、人多耕地少的高寒冷涼特困村,已不具備基本的生產、生活和居住條件,被列為玉溪市異地搬遷扶貧項目,經兩年多建設,交通便利、生產生活條件優越、入學就醫方便的新村投入使用。當地政府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精心指導,幫助異地搬遷群眾發展種養業、開展勞務輸出等,進一步拓寬了脫貧致富路子。

玉溪連續5年集中投入21717萬元,通過異地搬遷扶貧方式,使4040戶15737人特困山蘇人告別低矮黑暗的土坯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洋房。居住條件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山蘇人與外界的聯繫寬廣了,獲得信息的渠道多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更寬了。

紅河:實施南部山區綜合開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丁樹勇 報道)「同步不同步,關鍵看南部」。紅河州針對南部山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實際,集中連片實施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取得實施一片、脫貧一片、帶動一片的成效。

紅河南部6縣地處邊疆,經濟實力弱、少數民族比例高、山區面積大、貧困程度深。紅河州2013年啟動南部山區綜合開發,整合投入南部地區產業扶貧和發展資金20多億元,每個縣扶持發展3個主導產業,建立3至5個示範樣板基地,形成千畝連片的區域規模優勢,培植橡膠、梯田紅米、香(油)料、水果、棕櫚、商品林等南部6個百萬畝優勢產業和山區畜牧、旅遊、冬早蔬菜、生物藥業4大特色產業。紅河縣打造出了4000多畝葛根、16000多畝棕櫚、10000多畝商品林,萬畝反季蔬菜等千畝成片、萬畝成帶的產業基地。

相關新聞
怒江獨龍族聚居區呈現六大變化(雲南專遞第362期) (2015-08-13) (圖)
大咖雲集 攝友紛至 大理攝界「南博會」品牌盡展 (2015-08-13) (圖)
雲南專遞(第361期) (2015-08-12) (圖)
曲靖:打造滇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示範樣板 (2015-08-12) (圖)
滇味奇襲香港 花食首秀博覽 (2015-08-12) (圖)
昆明破解繁榮背後的隱憂 (2015-08-12) (圖)
雲南專遞(第359、360期) (2015-06-18) (圖)
尼泊爾:南博會續情緣 期更緊密合作 (2015-06-18) (圖)
老撾:南方有近鄰 親誠促共榮 (2015-06-18) (圖)
緬甸:鍾情南博會 攜手拓商機 (2015-06-18) (圖)
雲南專遞(第357、358期) (2015-06-16) (圖)
印度 龍象共舞 閃耀七彩雲南 (2015-06-16) (圖)
先行先試 銳意創新 老區新譜希望之歌 (2015-06-16) (圖)
GMS 搭建區域經濟共贏平台(雲南專遞第355、356期) (2015-06-13) (圖)
於翔慈善先行 助力雲南民族文化走出去 (2015-06-13) (圖)
台灣:強雲台合作 打造兩岸經合新模式 (2015-06-13) (圖)
雲南專遞(第353、354期) (2015-06-12) (圖)
香港借南博東風 三角色融入「一帶一路」 (2015-06-12) (圖)
香港千餘平展區閃耀南博會 精彩南博 「見.識香港」 (2015-06-12) (圖)
夯實基礎 立足產業 文山跨越謀幸福 (2015-06-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