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偉聰)電話騙案,相信港人一點也不會陌生,電視廣告中的騙徒伎倆看得甚至會背出來。但就在過去一個月內,在不同的媒體、網上討論區,以至各個不同的通訊群組中都再度不停提及,原因就是騙徒出動新招,假扮成不同的身份,如中聯辦官員騙取市民上億元的款項。而在智能手機的年代,騙案更不止於通電話,更可能透過你好心發出的一個中秋祝福而將病毒傳開去。
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除冒認速遞公司和中聯辦外,最近亦假扮香港郵政局和中旅社,聲稱受害人有郵包或文件涉及犯罪,要求存錢入指定戶口。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指騙徒一般會令事主心慌,然後再套取個人資料、銀行戶口號碼和銀行密碼等。
而每逢佳節,不少人都會利用手機短訊傳遞祝福,現今利用智能手機更可傳遞祝賀的圖片,以至影片等。而大多數的情況下,用家多數會直接轉傳由朋友間收到的祝福,但原來這些祝福背後分分鐘可能暗藏病毒。
節日祝福短訊暗藏木馬
其實早在電腦時代,已經有很多「木馬程式」、「釣魚」程式流傳,現時更加蔓延至手機。這些病毒及木馬程式可以透過祝福圖片或影片的連結傳播。一旦按入連結,木馬程式不消兩秒就會自己下載,騙徒可立即透過電腦入侵手機,將機內聯絡人的資料、照片,甚至銀行、支付等訊息偷走。
內地早前就有「激將法」的短訊詐騙,短訊聲稱由受害人的男或女朋友發出,誘騙事主按下含有木馬病毒的網址,以盜取手機內的提款卡及網上支付平台密碼 。短訊內容大致是聲稱自己為受害人的男或女朋友,直言已「愛上你老公了,我要和他結婚」,下文更附有一個網址,指內有「她」和「伴侶」的合照,若受害人沉不住氣,一怒之下按進有關網址,便墮入騙徒陷阱,手機內的銀行提款卡密碼、網上支付平台密碼等會統統被盜去。中山一名女受害人,就是在好奇心驅使下點進網址,銀行存款卡密碼隨即被盜去,存款四萬元被「一掃而空」。
保持冷靜 留意陌生來電
其實,要避免成為電話騙案的受害人,最重要是保持冷靜,留意陌生人來電,尤其是沒有來電顯示的電話,或者是內地「86」字頭的手機號碼,有「+」號的境外電話號碼,就要特別小心,絕不可將身份證號碼、回鄉證號碼、出生日期、銀行戶口號碼及銀行提款卡密碼等個人資料向陌生人透露。同時應保持存疑態度,反問對方姓名、電話號碼及所屬單位名稱,再作求證,切忌心急。
對於任何電話推廣,不要貪心或一時方便,因為一個不留神或會跌入騙徒的陷阱;處理銀行或電訊相關的事宜,直接致電相關機構的熱線,或到分行親身處理較穩陣安全;如果擔心手機中了病毒,切忌自行清機,應該帶到手機廠商檢查維修。中秋佳節將至,與其轉發一張網上圖片,不如直接輸入一些祝福語,還來得親切貼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