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誤診肺結核病人患肺癌導致「切錯肺」,有腫瘤科醫生坦言,兩種病患的臨床表徵十分類似,的確難以單憑「照肺」或症狀判斷,唯一可靠的是抽取肺組織化驗,但事件中病人出錯程序正正為化驗一環,形容「十分不幸」。
兩症表徵易混淆 X光難分辨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游子覺指出,早期的肺癌與肺結核表徵非常容易混淆。翻查資料顯示,兩種病的患者都有持續咳嗽、食慾不振、胸痛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游子覺表示,尤以第一期肺癌更難診斷,單憑X光片最初的陰影位置,一般都難以分辨到底是腫瘤、炎症抑或肺結核。
他解釋,肺炎可能是由霉菌或其他細菌引起,肺部也可能有陰影,卻不一定是肺結核。要確診病情,唯一靠抽取肺部活組織化驗,看看是否有癌細胞存在。
「正電子掃描」非百分百準確
他形容,肺部活檢是最重要的程序,坊間不少人以為「正電子掃描」(俗稱PET Scan)可以確診肺癌,「正電子掃描」的原理是注射一些含輻射成分的葡萄糖,測試腫瘤會否吸收並在體內擴散開去,由於腫瘤一般都會較多吸收葡萄糖,故令市民誤會有效偵測癌症。但事實上肺結核也會吸收葡萄糖,因此「正電子掃描」非百分百準確。
游子覺說,醫學界認可唯一準確的方法「一定是抽取肺部活組織化驗」,將活組織置在顯微鏡下觀察,當中是否有癌細胞,「其他方法都只是懷疑病人有癌症。」他指出,是次個案的不幸之處正正是組織被污染,令醫生無法正確斷症,「樣本是無法分辨出癌細胞來自樣本本身,抑或是外來物。」
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劉楚釗昨日在記者會上解釋,當肺癌病人確診後,醫生會判斷是第幾期癌症,再為其尋找合適治療,他指醫生會傾向以切除方式,根治早期肺癌病人,而事件中的病人即使切除肺葉,但人體器官有復生功能,所以不會影響其日常生活,亦可繼續接受藥物治療。 ■記者 袁楚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