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斷症靠驗肺組織 遭污染最不幸


醫院誤診肺結核病人患肺癌導致「切錯肺」,有腫瘤科醫生坦言,兩種病患的臨床表徵十分類似,的確難以單憑「照肺」或症狀判斷,唯一可靠的是抽取肺組織化驗,但事件中病人出錯程序正正為化驗一環,形容「十分不幸」。

兩症表徵易混淆 X光難分辨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游子覺指出,早期的肺癌與肺結核表徵非常容易混淆。翻查資料顯示,兩種病的患者都有持續咳嗽、食慾不振、胸痛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游子覺表示,尤以第一期肺癌更難診斷,單憑X光片最初的陰影位置,一般都難以分辨到底是腫瘤、炎症抑或肺結核。

他解釋,肺炎可能是由霉菌或其他細菌引起,肺部也可能有陰影,卻不一定是肺結核。要確診病情,唯一靠抽取肺部活組織化驗,看看是否有癌細胞存在。

「正電子掃描」非百分百準確

他形容,肺部活檢是最重要的程序,坊間不少人以為「正電子掃描」(俗稱PET Scan)可以確診肺癌,「正電子掃描」的原理是注射一些含輻射成分的葡萄糖,測試腫瘤會否吸收並在體內擴散開去,由於腫瘤一般都會較多吸收葡萄糖,故令市民誤會有效偵測癌症。但事實上肺結核也會吸收葡萄糖,因此「正電子掃描」非百分百準確。

游子覺說,醫學界認可唯一準確的方法「一定是抽取肺部活組織化驗」,將活組織置在顯微鏡下觀察,當中是否有癌細胞,「其他方法都只是懷疑病人有癌症。」他指出,是次個案的不幸之處正正是組織被污染,令醫生無法正確斷症,「樣本是無法分辨出癌細胞來自樣本本身,抑或是外來物。」

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劉楚釗昨日在記者會上解釋,當肺癌病人確診後,醫生會判斷是第幾期癌症,再為其尋找合適治療,他指醫生會傾向以切除方式,根治早期肺癌病人,而事件中的病人即使切除肺葉,但人體器官有復生功能,所以不會影響其日常生活,亦可繼續接受藥物治療。 ■記者 袁楚雙

相關新聞
獲港大「三不可」輕罰 各界促戴耀廷辭職 (2015-08-27) (圖)
校方處理「秘捐」被責「放生」 (2015-08-27)
港大「秘捐」主要涉事人犯錯重點及懲處 (2015-08-27)
話你知:有辦睇:收卡達菲仔捐款 LSE院長請辭 (2015-08-27)
梁智鴻再釋副校任命 (2015-08-27) (圖)
各界批馮敬恩「戰爭論」散佈政治恐怖 (2015-08-27) (圖)
研究協會:75%人撐校委會擁副校最終任命權 (2015-08-27) (圖)
彭泓基駁葉建源:拒任命毋須解釋 (2015-08-27)
馬斐森:學生須為自身言行負責 (2015-08-27)
東區醫院大烏龍切錯肺 (2015-08-27) (圖)
誤診肺癌經過 (2015-08-27)
特稿:斷症靠驗肺組織 遭污染最不幸 (2015-08-27)
專家:化驗程序嚴謹 事故罕有 (2015-08-27)
近年烏龍醫療事故 (2015-08-27)
食泰粵藥丸 3病人中毒 (2015-08-27)
港大擬發信警告陳文敏 (2015-08-26) (圖)
7.28衝擊涉刑事 校委會決定報警 (2015-08-26)
汲取教訓 校園保安明顯增強 (2015-08-26) (圖)
各界促陳:知醜退選保校譽 (2015-08-26)
港大任命副校長事件簿 (2015-08-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