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寧夏銀川市清湖苑標準化菜市場,市民馬鳳梅將剛稱好的羊肉拿到結算櫃枱不遠處的一台立式查詢機前,輸入了價籤上一組由20位數字組成的追溯碼,這塊羊肉的上游養殖基地、屠宰地、批發商、零售商等信息便顯示在屏幕上。
迅速查出食安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在清湖苑標準化菜市場,多數蔬菜和鮮肉都帶着「身份證」,上面記錄着肉菜從產地到零售各個環節的信息。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探索建立肉菜流通追溯體系成了中國多地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此之前,杭州、重慶、貴陽等地已初步建立起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
據銀川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工作人員江洋介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中每個環節的商戶都有一張肉菜流通服務卡,當產品向下游流通時,各個環節的信息會通過刷卡的方式逐步記錄到系統中。
「實現可溯源有利於消費者知情消費。肉菜一旦出現食品安全等問題,可以通過追溯系統迅速查出問題所在。相關部門也可以準確召回有問題的商品。」江洋說,成熟的流通追溯體系可以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實現全鏈條可溯源、可追責。
建設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的目標是構建一張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網絡,實現從田間地頭到端上餐桌的全程可溯源。
助農民拓銷售渠道
「不僅如此,在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逐步完善肉菜等產品的流通追溯體系並將之應用在農村電商平台,可以有效保證網上出售農產品的品質,從而幫助農民通過網絡開拓銷售渠道,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電子商務與服務貿易處副處長喬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