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0後村官王曉宇正在工作。 本報重慶傳真
野蜂蜜、老臘肉、高山洋芋......這些土特產,是城市人眼裡的「稀缺珍品」,而重慶市城口縣嵐天鄉星月村大學生村官王曉宇利用時興的農村電商,令農村與城市拉近距離。僅用了一年多,這位80後女村官將線上淘寶、網站銷售和線下鄉村旅遊結合,幫村民賣出農產品,賺了20萬元(人民幣,下同)。■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
從城口縣嵐天鄉場鎮搭10餘分鐘車,再步行逾20分鐘山路,才可抵達星月村。而王曉宇,就在這個地方帶領村民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利潤高於鎮上賣
王曉宇是內蒙古赤峰市人,大學畢業後到北京一間網絡公司工作。經過考核和選拔,於2012年來到重慶城口縣嵐天鄉幹起了大學生村官。在長期走訪中,王曉宇發現大巴山上的星月村村民家家都有城裡人喜愛的土特產。但由於山區偏遠,農戶分散,導致大家沒有辦法把這些產品集中販賣,賣不出好價錢。
2014年8月,王曉宇決定用在網站工作的經驗,開起了「大巴山樂氧吧農特產品」淘寶店,賣村民自製的土特產。同時,她也做起了線下鄉村旅遊特產銷售。去年一年,共銷售蜂蜜4,200多斤,臘肉3,700多斤,洋芋2,000多斤。村民們算了一筆賬,一斤蜂蜜如果自己拿到鎮上賣,只能賣40元/斤,但給王曉宇可以賣到70元/斤,足足多了30元。價格提高了,村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而王曉宇隨身帶的小本子上記錄着鄉里170多個農戶、30多種農產品的情況,對土特產的情況一清二楚。「去年我們線上線下賣了20多萬元,返利6成予農戶。今年我們直接用市場價代替成本價向農戶支付,讓他們賺錢更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