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綜述之自強篇:發展興國 自強不息


放大圖片

■中國軍人武器裝備簡陋,經歷14年的艱苦鬥爭,付出巨大?牲才取得最後的勝利。 資料圖片

歷史警訓「落後就要挨打 強大才有尊嚴」

「假如中國當時是一個富強的國家,二戰會怎樣?」美國蘭德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的答案是:將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在70年前的那場拚國力的現代戰爭中,中日兩國工業水平懸殊,令中國軍隊在戰事中長期被迫處於防守態勢,戰爭還令本來就緊缺的資源、匱乏的國力雪上加霜,迫使中國人民經歷長達14年的艱苦鬥爭,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才取得最後的勝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緬懷這段不平凡的歷史,既有血肉長城的壯烈,更有國力不濟的悲哀,「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有尊嚴」是戰爭留給當代中國人具有現實意義的警示。■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在抗戰初期,毛澤東就提出,「戰爭不但是軍事和政治的競賽,還是經濟的競賽」。 一國的軍事實力強弱,歸根到底由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生產能力來決定。

抗戰爆發時,中日國力懸殊是不爭的事實。日本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經濟力、軍事力、技術力以至組織力,都難與日本等量齊觀。

戰時軍工 天壤之別

二戰前夕,斯大林曾說過:中國沒有軍事工業,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此間軍事專家就此撰文指出,這種評判聽起來相當刺耳,卻是中國人不得不承認的殘酷現實。無論國家的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遙遙領先中國整整一代。

良好的工業基礎,是戰時生產充足武器的前提條件。無論是戰前,還是戰時,中日兩國的工業水平相差都極為懸殊。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60億美元,中國為16億美元。兩國武器生產能力的差距更為懸殊,日本輕重武器生產量是中國的數十倍。到太平洋戰爭後期,在受原料減少、鋼產量降低等影響下,1945年首8個月,日本依舊生產了4萬支機槍,超過中國戰時的全部產量。至於飛機、坦克與艦船的生產,更非中國所能及。戰爭期間,日本生產了5.5萬架飛機、4,800輛坦克和244艘艦船。中國戰時只有少量飛機、坦克等,全部來自進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陳誠在回憶錄中感慨,「敵人之軍需工業,實非我國所能望其項背」。戰爭開始時,日本「所有武器,如飛機、戰車、火炮、艦船及化學武器等,均能自造」,而中國「科學落後,軍事工業設備簡陋,重武器多不能自造」。

慘重代價 民族覺醒

從整體國力水平看,全面戰爭開始時,日本年財政收入折合超過30億美元,中國約只有4億美元,戰時中國更是雪上加霜。民國史學家蔣廷黻親歷戰前國民政府推行所得稅的失敗,在他看來,戰時中國最大的困難,是政府無法將中國僅有的貧乏資源集中使用到戰爭上。雖然所有現代國家在戰時都是實行配給制的,但中國當時還不是現代國家,所以雖有實行配給制之心,卻無實行配給制之力。

假如中國當時是一個富強的國家,二戰會怎樣? 美國蘭德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給出這樣的假設:「我們就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第二次歐洲大戰--中國能夠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敗日本......我們和整個世界,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經為中國的弱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歷史沒有假設。中國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也為此付出了軍民傷亡3,500萬人、經濟損失時值6,000億美元的慘重代價。或許正是如此這般的慘痛犧牲和難以撫平的民族之殤,才激發中華民族的覺醒,並將抗日戰爭定格在中華民族由衰敗轉為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相關新聞
獨家報道:大閱兵前鋒壓軸 直升機捨我其誰 (2015-09-02) (圖)
國產直-8B首次亮相 (2015-09-02) (圖)
攻堅克難 一秒不差 (2015-09-02) (圖)
天安門明日晴到多雲 (2015-09-02)
特稿:美「華裔飛虎」險葬身大海 (2015-09-02)
「9.3」大閱兵程序 (2015-09-02)
習近平:兩岸要維護勝利成果 (2015-09-02) (圖)
連戰:和平發展 順之者榮 逆之者枯 (2015-09-02) (圖)
華僑代表:祖國做後盾 遊子腰桿硬 (2015-09-02)
首個海外抗日紀念館在美三藩市落成 (2015-09-02) (圖)
特稿:將軍殉國台兒莊 僅留烈士遺體照 (2015-09-02) (圖)
抗日軍政大學 熔造革命英才 (2015-09-02) (圖)
校風優良 鼓舞人心 (2015-09-02)
新中國元帥大將 抗大畢業超半數 (2015-09-02)
學員:抗大是人生最美回憶 (2015-09-02) (圖)
窯洞校舍 獨一無二 (2015-09-02) (圖)
綜述之貢獻篇:抗戰功績 彪炳千秋 (2015-09-02) (圖)
戰後國際組織 中國積極參與 (2015-09-02) (圖)
10萬遠征軍入緬 救被困7千英軍 (2015-09-02) (圖)
文匯觀察:維護戰後秩序 華地位不可撼 (2015-09-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