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治療濕疹的常見中藥材。
濕疹是一類特殊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的統稱,在香港尤為常見。由於香港地區氣候潮濕結合西式的飲食文化特色,導致其發病率格外高。濕疹大致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三個類型,中醫一般會以中藥內服並輔以外敷治療該病。而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最近完成了一項有關中醫治療濕疹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中醫治療濕疹的總有效率達81.3%。
為了探索香港地區濕疹的證候特點和中醫療效,浸大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兼臨床部副主任黃霏莉對於學院轄下三間中醫藥診所,所求診的539名濕疹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當中包括316名女性、223名男性,年齡介乎1至83歲,其中「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患者分別佔18人、90人和431人。綜合觀察和分析結果所得,濕疹患者的證候類型大致可歸納為十種:脾虛、血瘀、肝鬱、風熱、血熱、陰血虛、腎虛、心肺虛、濕熱和風濕。
在臨床觀察期間,黃霏莉醫師根據中醫學辨證治療的原則,針對患者的不同證候類型調配合適的中藥處方,部分患者同時配以中藥外敷或針灸治療,結果發現中醫治療濕疹的總有效率達81.3%,其中「急性濕疹」患者的總有效率更高達100%、「亞急性濕疹」的總有效率為94.4%、「慢性濕疹」則為78.2%。另一方面,患者接受治療的次數愈多,療效愈見顯著,接受七次或以上治療病例的總有效率為95%,而患者年齡與療效則沒有明顯關係。研究亦發現88.9%、32.7%、34.1%和48.8%的濕疹患者分別出現脾虛、肝鬱、血瘀和外邪侵襲的情況。
整體臨床觀察顯示,中醫治療濕疹的案例中80%為「慢性濕疹」患者,他們均有不同程度的身體內部臟腑陰陽失調問題,尤其是脾虛的問題較普遍,反映了濕疹的發病與脾的關係密切。由於皮膚的濕疹是身體內部失調所造成,因此患者需要經過較長時間調理才能取得滿意療效,而在接受中醫治療後皮膚好轉的同時,身體狀況亦會得到改善。
黃霏莉表示,由於濕疹患者大多脾虛或其他臟腑出現問題,導致皮膚抵抗力降低,容易遭受外邪入侵而發病或令病情加重,因此中醫一般會在調理臟腑時選用祛風藥、祛濕藥和清熱解毒藥等藥劑,對感染性濕疹具有良好療效;另亦會採用活血化瘀藥,以便舒緩濕疹患者因血瘀而引致的皮膚瘙癢。黃霏莉指出,中醫認為肝鬱可以影響脾胃功能,還可導致血瘀,對濕疹的發病有重要影響,因此濕疹患者應注意調節個人情緒,盡量避免產生負面情緒和精神刺激,以免令病情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