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昨日,湯家驊參加反對派的集思會,不料被梁家傑「邀請離場」,在記者面前遭當眾羞辱。狄志遠則宣佈退出民主黨,在退黨申請中明言,民主黨受到外間壓力,變得沒有容納不同意見的空間,令人難過。這兩件事反映反對派高舉着「民主自由」的旗號,實際上一點也不民主,容不得半點不同意見,毫無民主風度,只有獨裁霸道,「大佬」話事,黨同伐異。
一向以來,反對派以民主自由的「化身」自居,尤其是政改期間,高叫爭取「真普選、真民主」,並以此來矇騙市民,讓人以為反對派是貨真價實的「民主派」。實際卻大錯特錯,反對派連自己內部也不允許有不同聲音,他們奉行的是「大佬一言堂」,任何人不遵從「大佬」,敢逆「大佬」的意見,都會被毫不留情地掃除出黨。其實,「大佬」也沒有決定權,不過是背後金主的傀儡。金主要反對派反對人大決定、否決政改,「大佬」們就竭盡所能把所有反對派綑綁起來,只能支持「公民提名」,其他方案一律排斥。湯家驊、狄志遠乃至被開除出民主黨的黃成智,本來也是贊成反對派的主流方案,不過因為沒有完全追隨激進派,提出了一些希望微調的建議,結果遭到不斷圍剿,被視作異己分子,公民黨和民主黨都容納不下他們。
不同聲音遭到圍剿
本來,根據香港的主流意見,政改方案可以逐步前進,2017年先實行特首普選,邁出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一步,然後逐步完善,到2020年實現立法會普選,進一步擴大民主成分。這樣做的好處,是循序漸進推動民主進程,減少政制突變給香港造成猛烈震盪,這樣做也有利於溫和反對派鞏固票源。但是,反對派的金主不願意,認為香港民主要一步到位,要搞「公民提名」的所謂「真普選」,甚至不惜策劃一場違法亂港的「佔中」,一場實質是港版的「顏色革命」。湯家驊、狄志遠和黃成智的主張,明顯與「金主」不同,於是,反對派就要清黨,把不同聲音徹底消滅得一乾二淨。
最近,中央官員和民主黨成員進行溝通,湯家驊、狄志遠亦獲得邀請出席北京抗戰閱兵,香港社會對此反應正面,市民樂觀其成。梁家傑和反對派「大佬」也表示願意和中央政府溝通。但是,反對派要進行怎樣的溝通?是虛情假意,還是務實理性?梁家傑及反對派對待湯家驊、狄志遠的態度,最能說明問題,看到反對派「大佬」們內心怎麼想。湯家驊參加了北京閱兵儀式,又和中央官員在北京會面,回港之後,向反對派通報一下情況,想不到卻被當作「圈外人」,甚至被下「逐客令」,令到湯家驊相當沒有面子,發出「即係唔當我係泛民」的慨嘆。這句話暴露激進反對派的狹隘,「不夠激就是異類,溝通就是敗類,無資格留在泛民圈中。」
羞辱湯家驊暴露梁家傑霸道
梁家傑等反對派「大佬」口頭說要與中央溝通,那是因為「佔中」失敗、否決政改,激進反對派不得人心,政治動員力大大削弱。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即將展開,而目前社會輿論不希望政爭不休,希望重建和諧溝通氣氛,反對派亦不好太明目張膽與民意背道而馳,為了選舉爭取選票,只好在嘴巴上也表示「要和中央溝通」,但是,心裡面另有一套。湯家驊被梁家傑毫不留情地逐出集思會,正是暴露了梁家傑的政治意圖。湯家驊這樣的中間人物,激進派就是不認同,不給面子,卻也讓公眾看到了,反對派只有一種聲音,不支持激進,主張溝通就不是自己人,不是朋友。
溫和反對派希望透過溝通對話,增進與中央的了解互信,令香港政制發展能有所突破,這是務實、負責任的態度。但是,走中間溫和路線,在梁家傑眼中是「投降」,就要以小動作搞他一下。民主本來要包容不同的意見,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別人講話,而不是「你不聽我的話就是敵人」。搞「小圈子」獨裁、打擊異見,是激進反對派的慣用招數,這些自我標榜為民主自由的「鬥士」,民主素質有多高,大家還不看得清清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