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家長帶小孩找幼兒園。資料圖片
陳曉鳳
不知不覺,我的外孫已經三歲,該進幼兒園了,可一打聽,今年幼兒園可不是好上的。三年前大家湊熱鬧生孩子,今年龍寶寶入託就大大地扎了堆兒。
中國人講究先來先得,報名要趕早!女兒這麼說。於是早在寶寶一歲多時,我和親家都分別在各自居住小區的幼兒園給寶寶報了名。親家住的是一個新建小區,買房時開發商信誓旦旦地承諾:幼兒園、小學、中學「一條龍」,業主家的孩子都能入園。
我住的是老小區,小區裡有一所公立幼兒園。年年名額緊張,龍年就更甭提了。二千多戶人家的小區,只有一個能容二百個孩子的幼兒園,能不緊張嗎?緊張了就拚「條件」。頭一條就是孩子戶口必須在小區,我的外孫戶口恰恰不在小區。
本來把希望寄託在親家,可親家小區入託之事先泡湯了。原因很簡單,開發商當初的承諾沒實現。那個在建的幼兒園,遲遲通不過有關部門驗收。着急的業主們在小區裡打出橫幅抗議,依然無結果。
只好我這邊「死馬當活馬治」,碰運氣。五一節剛過,就趕緊跑去諮詢。幼兒園在小區中間,天藍色的樓房清新可愛。院裡有很多幼兒遊樂設施,每天都有入託孩子快樂地在那兒玩耍,一派祥和。門口掛着「標杆文明單位」、「國家一級園」等等牌子,挺招人的。保安隔着防盜門矜持地說:「報名上網,以前報了名都不算了!」
趕緊上網報名。報名表格特別細,要填寫小區房產所有人姓名、父母工作單位、戶籍所在地等。按照招收條件,孩子戶口不在小區、小區房產非孩子父母所有,都是「硬傷」。外孫戶口沒有轉來,而是落在東城區婆婆家,因為那兒附近有個市重點小學。而房產證上,又是我的名字。
一打聽,小區公立園今年收一百個孩子,報名的有六百人!我着急地想,難道外孫就沒幼兒園可上了?三歲還在家看,還不慣壞了?急中想到託人,幾層關係才託到街道主任那兒。主任無奈地說:「網上報名公開透明,後門走不了。」戶口不在小區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錄取。為了入託,教委門前都有好些家長打橫幅示威了!誰也不敢走後門。
女兒小時上幼兒園就難,是託了親戚買了蛋糕去所長家拜訪才上了的。三十年過去了,沒想到外孫入託更難!三十年前很多單位都有自辦幼兒園,女兒兩歲前上的就是我單位的幼兒園,三歲後才轉到社會幼兒園的。企業不再「辦社會」後,單位幼兒園都關門了,社會公立園的數量卻沒增加多少,孩子入託怎不難上加難!
幼兒園的報名與錄取之間隔一個多月時間。為了爭取希望,我和女兒便一下報了十來間幼兒園:包括我住小區附近新辦的一家民營幼兒園,女兒住處的八個公立幼兒園,以及外孫戶口所在地的一個公立幼兒園。
小區附近私立園,師資和園內環境都不錯,就是價格比公立園貴三倍,每月三千五百元人民幣。至於外孫戶口所在地的那所幼兒園,雖然是條件不錯的公立園,但接送非常不方便,要跨兩個區,倒幾趟公交車。而且那家園也是供需嚴重失衡,收一百個孩子,有八九百孩子報名,很快就得知,外孫又落選了。原因是人家優先錄取少數民族孩子。外孫偏是漢族,雖然有戶口在當地,也沒有「優先」上。
接着,又有好幾個報了名的公立園,因為名額有限把外孫置之門外。女兒所住地區雖然幼兒園資源比較多,可人口更密,眾多小龍子擠極少的入園名額,外孫同樣無希望。五六月,就在奔波報名中過去了。
其實,也不是所有符合條件的孩子都能上小區公立園,還要拚其他條件、關係遠近、是否上了親子班等。很多適齡幼兒早在年初時就接到通知,要求上親子班才能入託。親子班是小區公立園辦的,價格是一萬二千元,每周家長陪着上半天,時間是半年。說白了,就是即使孩子符合條件,也得先交一萬二千元變相贊助費才會被錄取。
上幼兒園交一萬多元贊助費還不算「黑」。一位歌友的孫子要上一家事業單位幼兒園 ,要求先交三萬元贊助費,然後再交一萬二千元上親子班半年,才能入託。還沒上幼兒園,四萬多元已經花出去了。歌友說,那也值。畢竟公立園每月費用才一千多元,交了贊助費,三年下來還是比上私立園省了三萬多!有些保留下來的事業單位幼兒園,社會孩子入託費比民營幼兒園更貴,每月近四千元!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根本入不起託。我女兒二零零零年上大學時,每年學費才四千五百元。
這麼一折騰,公立園外孫是上不成了。我乾脆給外孫報了小區附近那家私立園,貴就貴點兒吧,孩子得有地方去吧?入園前帶外孫去指定醫院體檢,講了清晨不能喝奶的原因,他就乖乖地空腹去了醫院。抽血、化驗,忙了一上午,抽血時孩子也咬牙一聲沒吭,還不滿三歲的他,似乎也明白了人世艱辛。
體檢、買統一的被褥書包,辦下全部手續花了近五千元。好在,這家私立園的條件不錯,起碼態度很好,比公立園要好得多。怕九月一日開學後這家園也學位緊缺,就提前讓外孫入園了,名曰「佔坑」。公立園放的暑假,私立園是沒有的,這是私立園極大的優勢。算下來,私立園三年要十來萬元,可是不需交贊助費,不需要走關係,體檢合格,交錢就行了。
外孫入託後的一天,女兒意外接到東城那家公立園的電話,問孩子入託有着落沒?要是還沒有,可以先去那園入半天班。後來一打聽,那園的床位有限又想賺錢,就想辦半天班。有些半天班的家長已到處託關係,想通過贊助進入整託。聽女兒說孩子已經入託了,那家公立園的老師,在電話中有點兒失望地「哦」了一聲。
為了天天能看到孩子,女兒打算把孩子接到身邊,便在家附近找到一家價格相對合理的私立園。面試後,人家對外孫很滿意。因幼兒園對體檢報告互相不認,外孫又一次去體檢。為了入託,短短兩個月外孫體檢兩次、抽血兩次。好在,終於進了一家還算滿意的幼兒園。
公立幼兒園資源奇缺,民營幼兒園發展又得不到鼓勵,所以才讓入託如此之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