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靈根自植的一瓣心香


彥 火

四川作協最近舉辦一次「名家看四川.兩岸三地名家」論壇,要我參加。

近期公私兩忙,多次婉謝,與四川作協主席阿來是老朋友,多次邀請,誠意拳拳,拗不過他,還是硬蚗Y皮去一趟。

這次活動,除了「兩岸三地名家」論壇外,還有參觀樂山大佛和登峨眉金頂。

我告訴主辦機構,樂山大佛及峨眉金頂,我於二零零四年陪金庸赴四川時已參觀過,今次只參加論壇。

論壇的主題是:「接通中華文脈,建構漢語文學精神」。

阿來主席在致辭中,談到傳承中華文化文脈,不要嚷空口號,要求切實做到知行合一。

我十分認同他的看法。

以下是我的發言:

這次峰會主題「接通中華文脈,建構漢語文學精神」,題目很大,涵蓋面很廣,相信要在很短暫的時間,作一個較深徹的交流和探研,是不可能的。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開始,一個序幕。

回應阿來「知行合一」的講話,我想談一個具體事例。

最近我去了一趟馬來西亞的檳城-檳城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是華人,主要是閩南人。

一位土生土長的年輕導遊阿滿說,當她第一次踏足中國的時候,讓她感到驚訝的是,她感受不到中國傳統文化,反而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中,洋溢蚇@厚的中國文化。

所以她下了一個結論說,馬來西亞比中國更中國。

她說,小時候爸爸每天凌晨三點到橡膠園收集橡膠,天亮騎四十五分鐘電單車送她到華文學校讀書,然後趕返家打理雜務,待她放學又趕去接她回家。

每天來回往返接送起碼要花兩個多小時,風雨不改,這樣的勞碌奔波只希望她學懂中文。

其實海外的華人,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是身體力行。

當我跑到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到處都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

譬如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在中國已淡忘或式微了,但在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卻默默地守護荂C

逢年過節,寺廟裡香火鼎盛,到處張燈結綵,華人相逢相聚,善頌善禱,是中國古民風在異域開花結果的景象。

五年前,我策劃了一套五十位作家的「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贊助者是新加坡青年書局的老闆。

我想說的是,如果談到中華文化的傳承,內地以外的華人建立不朽功勞。

金庸在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怕中華文化遭到珝嚏A為了傳承中華文化的薪火,他於一九六六年一月創辦了《明報月刊》,自己擔任主編。

《明報月刊》迄今已有四十九年歷史,明年是五十周年,是海內外最悠久的綜合性文化雜誌。

提到建構「漢語文學」,上世紀九十年代購買了明報集團的大馬華商張曉卿先生,近十多年來,在大馬設立「花蹤文學獎」,提倡華文創作,近年馬華文學異軍突起,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華文作家,如黎紫書、張貴興等。

最後,我想引用香港已逝的文化大師唐君毅教授的一句話:「中華文化不論在內地或是在海外,都面對花果飄零的困境,然而有心人憑藉一瓣心香,依然創造了靈根自植的機會。」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相關新聞
百家廊:入託記 (2015-09-23) (圖)
琴台客聚:靈根自植的一瓣心香 (2015-09-23)
生活語絲:可愛的樹熊 (2015-09-23)
天言知玄:楊振寧談《易經》 (2015-09-23)
鵬情萬里:月到中秋人未圓 (2015-09-23)
翠袖乾坤:祖兒 克勤開騷考EQ (2015-09-23)
路地觀察:兄與弟 (2015-09-23)
百家廊:風雨宜蘭 (2015-09-22) (圖)
聊易談經:履卦 (2015-09-22)
思旋天地:香港應明確行政主導 (2015-09-22)
發式生活:不要再浪費 (2015-09-22)
見多識廣:機場聽來的「冠軍」 (2015-09-22)
翠袖乾坤:法國仔 (2015-09-22)
跳出框框:最宜居城市 (2015-09-22)
百家廊:中秋月 (2015-09-21)
琴台客聚:數理統計研究易爻 (2015-09-21)
生活語絲:董鼎山和關愚謙 (2015-09-21)
淑梅足跡:32年的甜蜜婚姻 (2015-09-21) (圖)
七嘴八舌:一個人的浪漫 (2015-09-21)
翠袖乾坤:婆媳之愛 (2015-09-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