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父》中阿爾伯仙奴結婚的教堂。作者提供
車淑梅
在地中海度過三十二周年結婚紀念,剛巧郵輪登岸的地方是當年《教父》(God Father)拍攝之地,意大利西西里島,走進那間小酒吧,牆上貼滿馬龍白蘭度的劇照,所有裝飾跟電影一模一樣,沒有任何改變。再走上小山坡,那就是劇中阿爾伯仙奴結婚的小教堂,除了遊客外,鮮花店人員正在佈置婚禮場地,一盆盆白玫瑰,最前面更襯上一串串鮮葡萄,象徵新人百子千孫,到底有多少對愛侶在此成親?
坐在莊嚴優雅的小教堂,使我想起了自己八三年九月的婚期,前一個星期風球高掛,老人家都擔心影響好日子,幸運地大婚之日雨過天青,陽光充沛,超過三十度。丈夫是新界人,把我娶過門後便脫掉禮服,和眾兄弟包括區瑞強、蔡楓華等在烈日下吃客家盆菜,全人類熱得大汗淋漓,很搞笑。晚宴嘉賓滿堂,小鳳姐、梅艷芳等都來了。身為新娘子應該含蓄,我卻真的很感動又激動到衝口而出道:「我很開心,真的嫁到他了!」我自覺慶幸成張太,卻又後悔自己太失儀。
「婚禮是一天的,婚期是一生的」,這句話一點也不錯,在三十二年共同生活中學會很多。記得第一次度蜜月,我們在法國遺失了護照,話說當年每個歐洲國家都有本身的貨幣,每到邊境便要將銀紙整理,當天剛入法境,他要飲咖啡,我要上洗手間,一下子兩人都以為對方負責看管財物,各自走開,一下子大家回頭,錢袋已失蹤了,埋怨也於事無補,立即奔跑於警局、大使館與銀行之間,飢寒交迫很徬徨。新婚的十年,我們經常在度假之時失物,翻查記錄發現太依賴對方,我認為丈夫要照顧一切,丈夫卻認定這是太太的責任。遇上吵架,二人各不理會,財物又報失了,百發百中。漸漸,我們學懂了夫婦猶如生意合夥人,不能自顧自,要為對方「跟眼」,他出事等於大家出事,他好等於自己好。婚姻每天都在學習。
要數最難忘的結婚周年紀念,那應該是第三年,我們帶着歲半的小B到五星級酒店享用燭光晚餐慶祝,誰知小B硬要爬上枱上吹蠟燭,又將所有餐具撥到地上,沒法子,我們迫得分開用餐,先由我抱着小B在外面等候,接着由他輪班,草草了事了三周年紀念。
往後的紀念日很多時是大夥兒的活動,丈夫愛熱鬧不是問題,最氣人竟在吃飯時分男女各一枱,我要提出抗議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不愛鮮花和鑽戒的女人,原來隨年歲增長,愛好是會轉變的,經驗告訴我渴望是徒然,男人要「明示」才會醒覺。因開口,首飾盒多了一點點小禮物是開心事,不過也不及對方甜甜的一句。最近他竟說了:「當年我們做了七年同事,也不懂去追求你,好彩我最終沒有走寶!」哈,我因這一句,這三十二年都是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