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喜歡看兩位旅外作家的隨筆。一位是旅美作家董鼎山,另一位是旅德作家關愚謙。
董鼎山最近表示將行封筆,頓使愛好他的文字的讀者頗感失落。當然,董老年已九十三,家中又有一位長期患病的老伴,所以要「向讀者告別」。
他說他有近八十年的「寫齡」。十四歲開始發表文章,但並不是靠寫作為生,他當過大學教授,寫作只是業餘愛好。
董鼎山的隨筆清新可喜,言之有物。正是因為他並不是以寫作賣文為生,作品不會粗製濫造,才能够自成一格,引人入勝。他自稱是「無話不談,無拘無束」、「自由發言,篇篇實話」。
對於董老的處境,我有同感。他說年已九十三,「生活小節都有困難」。我比他小四歲,但已行動不便,四肢無力。每每於沐浴之時,得小心翼翼,萬一跌倒,誰來扶起?
同樣,我也有一個年邁、腦退化的老伴,需要有人照顧。雖家有女傭,但她是外國人,廣東話和英語都是半桶水,詞不達意,每每需要我操心。但我外出應酬的多,有暇就躲在辦公室寫作,常對未能多照顧老伴懷有歉意。
另一位專寫《歐風歐雨》的作者關愚謙,介紹了許多歐洲的風土人情,是我每次遨遊歐洲的旅遊指南。關先生筆下的歐洲,並不是向讀者作流水賬的介紹,而是結合他豐富的歷史、地理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寫出獨家而有趣的歐洲。
關先生成長在一個不平凡年代的中國,歷經磨難,輾轉到達德國。雖然有如出走似的離開家園,但不減其愛國家之心,不像有的人是一出國門,就反共罵娘的叫個不停,並迎合外國政客的反共需要,攻擊祖國。難得的是關先生曾受到不正常的待遇,但抱着「天下無不是的爹娘」的心態,在海外仍懷一顆愛國之心。
不知是否我孤陋寡聞,近年似不見關先生的新作。未知他是否因年邁而擱筆,抑或他不再在本港報刊上發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