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習近平訪美制定了新型大國關係的機制與制度安排,確定了中美未來合作共贏的發展方向。圖為習近平25日在白宮南草坪出席奧巴馬的歡迎儀式,與美國民眾握手。 新華社
專家評美國行 為國際關係闢新願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綜合報道)美國當地時間28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紐約啟程回國,結束為期7天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的行程。在過去7天裡,習近平在大洋彼岸,推動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登上聯合國講壇,倡議建立新型國際關係。海內外專家學者和輿論認為,習近平此訪制定了新型大國關係的機制與制度安排,確定了中美未來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發展方向,並為國際關係發展提供了新理念,開闢了新願景,訪問不僅將促進中美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更將造福世界。
從美國西部門戶西雅圖,到政治中心華盛頓,再到多邊國際舞台紐約,過去7天時間裡,習近平密集開展雙邊及多邊活動,廣泛接觸各界人士,發表多場重要演講,公佈長達49項的成果和共識清單,增進了解,加深信任。
兩國分歧縮小共識擴大
訪美期間,習近平於25日在華盛頓同奧巴馬會晤時,就下階段中美關係發展提出了6條建議,而中美此次達成的49項重要共識中,第一項就是中美對發展新型大國關係的再確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所長滕建群在總結習近平此訪成果時指出,中美兩國的分歧正在縮小、共識進一步擴大,兩國都表現出了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意願。
中新社昨日亦引述權威人士指出,此訪關於中美關係的最大進展,就是從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轉向務實的機制和制度安排。滕建群認為,習近平此訪確定了中美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要保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道路。他說,中美向前健康地、穩定地發展,不單單利好於兩國,更利好於地區,利好於整個國際社會。
28日,習近平首次在聯合國總部全面闡述新型國際關係理念,系統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途徑,為國際關係發展提供新理念、開闢新願景。
滕建群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能獨善其身,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技術角度,國際社會都需要一個新理念和新思路,習近平所提出的理念和倡議,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符合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不搞零和博弈贏者通吃
中國提倡的新型國際關係,是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佔,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贏者通吃那一套。
但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並不是把舊的推翻或另起爐灶。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吳心伯指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完善。
習近平從五個方面系統勾勒實現這一目標,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教授日前在藍廳論壇指出,習近平此次不僅推動中美關係,甚至也不止是中國和聯合國的關係,而是推動中國和現有國際體系的中長遠關係,朝着更加互利的、更為建設性的、更有利於世界其它地區,甚至全球的方向積極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