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九閣文化傳播公司創辦者之一文宇。記者孟冰 攝
渝80後木雕藝人 掘金文化產業
隨着大眾創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不少年輕人瞅準「微企」機遇大膽創業。重慶「80後」文藝青年文宇,自11年前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後,便一直未在社會應聘,而是一路磕磕絆絆地獨立創業,終於摸索出了一條既「不忘初心」、彰顯藝術價值,又能實現商業盈利的創業道路--掘金文化產業。2013年底,文宇參與創辦的重慶九閣文化傳播公司正式成立,從第一年營業額30萬元(人民幣,下同)到今年前3季度營業額超100萬元,文宇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
在九閣文化傳播公司的辦公室,擺滿了文宇親自手作的各種木製工藝品:樹根做的枱燈、竹子編的篾,甚至連會議室旁邊擺放的沙發和茶几,都是文宇和一名木匠共同打造的。文宇提起這些手工藝品十分自豪,不斷地給記者解說:「這是從我朋友那裡找到的一塊金絲楠木,那是用的純榫卯結構......」
初創工作室 工藝品難銷
文宇的父親是一名工藝大師,也是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從小文宇便耳濡目染父親的手工藝品創作。2004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後,文宇在離大學不遠的重慶磁器口古鎮開設了一間工作室,專門做雕刻和木藝,但因為手工藝品費時長,難批量生產,文宇又不擅推銷,因此工作室經營狀況一直不樂觀。
「我那時對賺錢沒什麼概念,也不感興趣去研究怎麼賺錢,我更喜歡專注於木藝。」但文宇的創業狀態一度讓父母很擔心,「因為家裡人也是搞藝術的,有一些人脈資源,他們可能更傾向介紹我去打工。但是我這個人性格太隨性,不喜歡反覆做同樣的事情,我手作的工藝品能賣就賣,不能賣就自己留着,這是一種自由,我不想被束縛。」
瞄準旅遊產品遇瓶頸
經過六七年的獨立創業,文宇最高的年營業額僅有十萬元左右。如何突破,文宇一直在思索。
一次偶然的機會,文宇認識了從事服飾設計的胡寅,聊天過程中發現兩人十分投緣,並且能力互補。經過雙方的不斷了解、磨合,終於決定聯手創立一個文化公司,打造具有高含金量的文化產品。2013年底,重慶九閣文化傳播公司正式成立,旅遊藝術設計成為文宇和胡寅的第一桶金。
3D立體重慶印象剪紙系列、銅梁龍城剪影、手繪旅遊地圖、古城明信片......文宇向記者展示出一系列具有重慶代表性的旅遊藝術設計。
「旅遊產品我們做了一年多時間,但是漸漸地發現持續性不強,比如一個景點你做一張地圖,但是不能做十張、百張。而且我們對市場定位也有時候不太準確,有時市場只需要一千份我們製作了兩千份,導致貨物積壓,面臨的資金壓力大。」文宇坦承,公司第二年遭遇了較大瓶頸。
面向市場轉型 專注設計
2014年,九閣文化決定開始轉型,將原本只做工藝品和旅遊產品開發的想法進行調整,開始做品牌設計、藝術空間的打造,還包括室內軟裝等業務。
「我們在之前做了大量的旅遊藝術品設計,不僅在創意能力上擁有獨到的見解,並且鋪下了很好的項目資源。」文宇堅信,藝術是相通的,擁有了前期的市場經驗,九閣文化團隊生產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更能實現突破。
文宇笑着說:「一旦開始做設計,就類似廣告公司了,讓我去搞像廣告公司那樣的商業運作,起初是特別困難的,我把這當做一種實踐和嘗試吧。」在通過公平的招投標和競爭性談判後,九閣文化陸續接手到不少政府部門的品牌設計和空間打造,許多公共區域、接待中心的室內設計也陸續找上門來。公司營業額從最初30萬元至40萬元一年,發展到如今全年營業額將達150萬元左右。
文宇給本報記者展示了一套公司的「得意之作」--《重慶兩江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局徽和制服設計方案》,這本數百頁的方案設計中,九閣文化為新成立的政府部門設計了從制服顏色、冬夏款式到肩章、胸章等細節,並最終通過客戶的要求。文宇還頗為得意地告訴記者,九閣文化的口碑一直不錯,目前雖然宣傳推廣少,但客戶口口相傳也讓公司有了不少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