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志行會非洲隊項目組的成員與瓦城的學生合作修建廁所。 童月提供圖片
我們志行會非洲隊項目組一行17人來到加納,首先從首都阿克拉出發,一路向北,坐着Trotro(當地交通工具)顛簸着到達了庫馬西。在這裡支教了一星期後,又繼續往北開向瓦城,為一所學校修建廁所。
修建廁所的第一天,我們一早來到學校,學校負責人和來幫忙的學生早已在等候。當日是星期天,孩子不用穿校服,加上身體強壯,顯得很成熟;對比自己的體格,我們頓時覺得「心虛」。其間男生負責打洞,女生負責刷漆。
我們女生一聽可以開始幹活了,都異常興奮。各個帶上白手套,搶着刷子,蘸着刺鼻的油漆就開始刷。兩兩合作刷一根,刷完正面刷背面,在太陽底下像烤羊肉串。汗水不斷地流淌,想抹一抹,但手太髒,只能抬起胳膊去蹭,我們的褲子也光榮犧牲了。刷了一上午,終於刷完現有的木材,肚子已經餓得不行。
看看男生這邊,他們筋疲力盡地在那鑿着洞,脖子後面被曬得發紫。再看旁邊的Local小哥,他們極具動感地擺動身軀以蓄力鑿洞。要不是Local小哥幫忙,也不知道要鑿多久才有成果啊。第一天是最賣力,也是最累的一天,之後我們可以幫得上忙的事並不多,就幫忙抬土和水泥、鋪水泥、釘長釘等等。有些重活或危險工作,都是當地工匠及學生自己做;他們很能幹,效率很高。
自感「無用」 用心準備話劇
如果讓我們做,估計要耗上好一會時間,也不一定有他們做的那樣好。這讓我們很多人,尤其女生,感到很無奈,覺得自己「沒用」,什麼都做不了。幸好,我們還有可供發揮的地方:大家準備了話劇表演和洗手歌,希望宣傳正確使用廁所及怎樣洗手。我們白天幹活,晚上排練。因為劇本主要針對學生,有很多很好玩的角色,包括便便壞蛋,廁所功夫小子和肥皂女超人。大家都盡心盡力地去詮釋自己的角色,盡力搞笑、浮誇,希望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廁所竣工之日,就是演出之期。學校很重視這次表演,把它弄得和慶典儀式一樣的級別。幾乎全校的孩子都圍坐一起,騰出空地給我們表演;校方還請來了村子裡幾位德高望重的人物發表演講;當地學生則表演打鼓和舞蹈。
廁所也剪綵 留下洗手歌
沒想到廁所也有剪綵儀式,神父邊唸唸有詞邊繞着廁所走一圈灑了些水,作為對廁所修建成功的祝福及感謝。我們每一人都收到了一份小禮物,是印着學校名字的綬帶,綬帶是和當地衣服的材質一樣的。
看着大家極其隆重地對待這個廁所,我很震撼,深深感受到學校的真誠和感激,我相信當地人會好好愛護這個廁所的。遺憾的是,上午表演完畢,我們便要離開了。真希望可以做多幾場洗手工作坊,讓坐在後排聽不清楚的孩子再看一次,讓每個孩子都學會唱洗手歌啊......離開時,看着剛剛建好的廁所慢慢地從視線消失,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回來,不知道廁所到底會給當地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種子」靠本地人細心照料
最近收到當地志願者Sam發來的郵件,說希望把我們的劇本資料印出來,給其他的學校推廣健康衛生教育。他還說仍然記得洗手歌的旋律和歌詞,不時會哼起。我感動得不知道怎麼表達了。
約3星期的加納之旅,好像埋下了一粒種子,它正落地生根。其實短期志願活動能做的就是播種,並盡可能影響更多的人照看這顆小種子,適時澆水除草。不敢奢求能種出什麼,大家不知道所播下的種子會開出什麼花;也不要揠苗助長,以為種下去很快就會發芽結果。其實,我們從不是種子的主人,照看這顆種子的人才是,就是那些在我們離開之後堅持繼續和完善我們項目的本地人,他們會是師生、校長、NGO、當地志願者,工匠......
種下那顆種子,我從此有了個想法:無論天涯海角,總有一天,它會在當地長成大樹,開着花朵,住着飛鳥。■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二年級 童月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