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啟核能:日懶理民意 重啓反應堆


放大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核能是一種碳排放低並具效益的能源,不少國家用以取代傳統的化石燃料,但福島核災揭示了核災的深遠遺害,日本政府更因此停用核能。可是核災4年後,日本政府在民眾反對下,仍決定重啟核電站,告別為期兩年的「零核期」。 ■劉彩珊老師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跨單元剖析:從核電看政治參與

右邊的分析屬能源科技與環境單元,但通識科6個學習單元並非割裂,而是講求跨單元學習。在重啓核電站議題上,可連繫其他單元的相關知識和概念,作深入分析。例如新聞中提到國民因反對重啓核電而示威,這部分的分析可延伸至單元二今日香港的「政治參與」、「公民社會」概念,當公眾因反對政府重啓核能而參與政治(示威、集會、司法訴訟)時,重啓核電所帶來的影響會由社會層面轉至政治層面。

台灣就興建第四座核電站(核四)爭議長達10年,2011年福島核災後,停建和封存核四的討論更為激烈。2013年3月9日至10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150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廢核大遊行,活動口號為「終結核四,核電歸零」,約22萬人參加。

2014年4月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絕食靜坐,要求停建核四,在輿論與民進黨、社會壓力下,國民黨政府宣佈,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作安全檢查,安檢後封存。從台灣的核四爭議可看到,核能可演變為政治議題,影響政黨在選舉中的支持度,迫使執政黨調整能源政策。故此在某些社會,公眾對核能安全的觀感,是左右能源政策的重要因素。

假如日本政府順應民意停用核能,下一步討論就是如何制定能源政策,是否用其他能源取代核能,否則停用核能可能導致能源供應不足,繼而影響日常生活供電和工業生產,令經濟發展受損。日本在福島核災前,全國三成電力來自核能,目前核能使用比率為零,短期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作燃料,然而電價成本提高已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影響國內企業在全球貿易的競爭力。

而且日本作為掌握先進核技術的國家,假如停用核能,會令國內核技術科技發展停滯,被其他使用核能的國家拋離,最終妨礙核技術出口。

碳排量低 近水電風能

在氣候變化的危機下,各國制定能源政策時均會考慮運作成本、對環境的影響等因素。核能在發電過程近乎零排放,即使在整個發電過程中(建造、運行、退役)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屬低水平,反映核能在減排方面的優勢。在下圖中可看到同樣排放量低的能源是水力發電和風能,故此當社會出現停用核能的爭議時,往往會探討水電或風能是否可取代核能。

現時核能供應全球13%的電力需求,根據世界核能協會的估計,使用核能的國家及地區將繼續增加,預計至2030年,核能將佔全球供電量約18%。

各種能源均有其優劣或限制,人們在滿足能源需求的同時,如何平衡對環境的影響,達至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在制定能源政策時須面對的難題。

新聞背景:近半受訪者反對

日本鹿兒島縣川內核電站在一片反對聲下,8月11日如期把1號反應堆重開,14日開始發電,日本結束接近兩年的「零核電」時期。九州電力發言人指反應堆重啓過程順利,不過國民對恢復使用核電極有保留,數百人昨晨在核電站外抗議,東京首相官邸外也有示威。日本放送協會(NHK)民調顯示,48%受訪者反對重啓核電,遠超贊成的17%。

日本約有50個核反應堆,福島核災前供應全國約三成電力,自從關閉核電站後,電力公司需進口液化天然氣作燃料,令成本大增,也妨礙出口核技術。當局計劃在2030年前,讓核電站供應全國22%電力。

能源價格 VS 安全憂慮

電力公司:支持。進口液化天然氣作燃料成本比核能高。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宮澤洋一:支持。這有助穩定電費,也能改善能源供應,考慮進口能源價格可升可跌,重啓核電自行發電,更能控制能源價格(經濟因素+能源價格穩定性+能源供應可靠度);重啓核電有助對抗全球暖化,核能發電近乎零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起用天然氣更有助減排(見表一)。

前核電廠工人日下龍太:反對。假如核電站發生意外,將會污染土地,令人無法生活;福島核災令受災範圍土地遭放射物質污染,繼而影響食物安全和居民健康。

起初以為核能很安全,直至2011年福島核災時,才發現核能是騙局,核災令公眾對核能安全產生了憂慮,反映了使用能源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會改變人們對使用該能源的觀念。

把因素分類 再整合比較

從上述持份者意見中可學習到,影響國家或地區選擇用哪一種能源的因素,主要有經濟因素、能源穩定因素、環境因素、公眾健康風險因素和公眾觀感因素。在分析日本是否應重啓核電站時,可思考當中正面或負面部分,再作判斷。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試指出日本恢復使用核電的背景和各持份者的意見。

2. 有人認為「核能相對成本低污染低,在未來勢成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供應之一」,你同意嗎?解釋你的答案。

3. 學習以上提及的跨單元分析手法,試找出本議題中涉及的除了「今日香港」的單元,並加以分析。

答題指引

1. 同學簡單提及福島核事故後日本的能源來源便可,日本政府支持的原因大多和經濟、環境和能源穩定性有關,日本民眾則多以安全理由反對。

2. 選擇型題目,同意可指出核能符合減低碳排放的世界環保趨勢,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負擔也相對低;反對可以日本為例,指出福島核災的遺留問題還沒完全解決,如居民安置、清理核殘留物質等,反映「核安全」並非必然,在完全汲取前人教訓前不會成為主要能源供應。

3. 除了如作者般把「能源科技與環境」和「今日香港」一起討論,同學也可嘗試把前者和「公共衛生」相結合,分析日本政府的應對方案,如對福島縣為實現19歲以下居民免費醫療而設立的「縣民健康管理基金」給予財政援助,討論公共衛生中的制度因素(政府角色、醫療融資)和文化背景(日本人對自然的崇敬等等)。

延伸閱讀

1. 《核災4年半 福島楢葉町解封》,香港《文匯報》,2015年9月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9/06/GJ1509060008.htm

2. 《安倍重啟核站 漠視「零核」民意》,香港《文匯報》,2015年8月1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8/12/YO1508120018.htm

3. 《「311」明四周年 核廢料棄福島惹爭議》,香港《文匯報》,2015年3月10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3/10/GJ1503100022.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相關新聞
誤當重藥更快好 農村濫用抗生素 (圖)
學者研勞工NGO 盼成果助內地工
生涯規劃:協恩中四生實習添另類體驗 (圖)
教聯會促增小學校長支援
新地突破助文憑試生「拜師」實習 (圖)
大學遊蹤:加納「種」廁所 「童」唱洗手歌 (圖)
「星」聚人脈識國情 日後職場派用場 (圖)
做會長悟「妥協藝術」 讓幹事嘈完再「拉埋」 (圖)
中大「多啦再生門」三地環保賽奪銀 (圖)
中大講座談兒童讀寫能力發展
普通話教與學:外來詞有別 粵叫多士普稱吐司
重啟核能:日懶理民意 重啓反應堆 (圖)
概念圖:日本恢復核電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