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啟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努力的一大步,其另一個目的是使中國得以迴避美國情報機構能夠訪問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並希望人民幣成為貿易和投資的全球貨幣,現時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是第四大最常用貨幣,但其價值份額仍然較低,在8月僅佔市場份額2.8%。除了向外資開放國內資本市場外,中國政府希望取代結算人民幣支付交易的複雜系統,採用一種有利於促進人民幣使用的平台。
建跨境支付系統減依賴
未來將預期隨着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的逐漸進步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框架的日趨完善,必將帶來全球交易有更多的人民幣需求,現時進出中國的人民幣支付速度慢,執行成本高,中國國內的支付系統只支持中文字符,使其與SWIFT不兼容,而後者則是銀行用來交換付款細節的安全信息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立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相當於通過一條支付高速公路將全球人民幣使用者聯結起來,除了解決相互操作性問題外,中國也希望減少依賴總部位於比利時,在治理上由歐美銀行主導的SWIFT系統。
然而間諜活動也是一大擔憂,據說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曾把SWIFT列為偵察目標,作為追蹤國際支付的一種手段,中國想要促進跨境國際商業交易,但不得不揣測這其中有沒有另外一種考量,現在多數跨境人民幣支付是通過離岸人民幣清算銀行處理的,這些銀行由中國央行指定,為香港、新加坡、倫敦等離岸人民幣中心服務,作為中國大型銀行的海外分行,這些清算銀行可以利用內部渠道將境外人民幣回籠到中國,並可從中國央行獲得流動性。這些清算銀行至關重要,因為中國國內銀行間清算和結算系統,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不支持國際支付。而CIPS正試圖成為SWIFT和CNAPS之間的中間人,這使得整個過程更加順暢,因為目前SWIFT與CNAPS不能溝通,為銀行和商戶安排跨境人民幣支付。■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