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昨日宣佈,下月1日起,16個不同工種的建造業工人均獲加薪,平均增幅為10.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本港多項基建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建造業人手短缺、青黃不接的問題依然存在。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工聯會香港建造業總工會與資方協商後,昨日宣佈由下月1日起,業內工人平均加薪10.3%,是自2008年起連續第八年加薪,20萬名工人受惠。眾多工種之中,以模板工人加薪17.1%加幅最大,平均日薪2,050元。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現時業內尚欠約一萬名技術勞工,希望薪酬增加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紓緩人手短缺問題。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昨日宣佈,下月1日起,16個不同工種的建造業工人均獲加薪,平均增幅為10.3%,當中又以模板、混凝土(石屎)及扎鐵工人的薪酬增幅最多,分別為17.1%、15.0%及12.9%;加幅最少的是搭棚工人,增幅為6.3%。加薪後,混凝土工人的薪酬冠絕全行,日薪由2,000元增至2,300元;其次為模板工人,日薪由1,750元增至2,050元。
欠萬名技術勞工 料仍會加薪
周聯僑表示,行內20萬名工人均受惠於是次加薪,並預計未來3、4年仍有加薪空間。他指出,因行內最缺乏模板、混凝土及扎鐵工人,故其薪酬最高,而現時尚欠1,000名混凝土及模板工人、500名至600名扎鐵工人,整個建造業則尚欠約一萬名技術勞工。
他續說,今年政府基建及私人工程的支出總額近2,000億元,未來5年屬業界的「小陽春」,期望增加薪酬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不過,由於工人需要時間訓練,周聯僑承認即使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建造業,仍未必能即時紓緩人手不足的問題,「業界採用 『先聘請,後訓練』模式,新入行的工人要經過兩至三年的訓練才成為『師傅』。」他表示,業界會利用易製件及機械等,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35萬註冊工 20萬需培訓
周聯僑指出,本港約35萬名註冊工人,但當中的約20萬俱為雜工,要透過培訓才可成為技術工人,「他們(工人)要花兩至三個月時間培訓,令他們不能工作,收入下降。」他希望政府及業界能為所有參與培訓課程的工人提供獎金或津貼。
|